不能说“生物学是没有前途的”这种话,但也不要夸大生物学在基础科学中的作用

【本文来自《颜宁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何评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第一,生命科学仍属于生物学范畴,不能说“生物学是没有前途的”这种话,但也不要夸大生物学在基础科学中的作用。如果数学和物理学才能算作“科学”的话,那化学和生物学最多只能算作是“经验”。虽然,不能搞学科鄙视链那一套,提倡行行都出状元,但毕竟每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深度是很不同的,物理学和数学是建立在严密坚实的公理定理基础上的,而化学特别是生物学的基础就太脆弱了,太“人性”了点。难以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检验。以人的尺度以生命的视角了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学问,最后发展的极端必定是类似“人择原理”的神学。因为他们为了突出自己学科的神圣性,必将会把“有机物”和“生命”进行神圣化,最终落脚点会把人类自身进行神圣化,但是有机物和生命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呀,人的尺度也是沧海一粟,太渺小了!都说“事物最终都是通过解放世界来实现解放自己的,事物最终都是通过改变世界来最终实现改变自己的”,支撑着事物稳定成现有状态的环境没有发生改变的话,周围环境就仍会约束着事物维持着现有状态,事物本身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同理,人类尺度太渺小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太小了,改变不了什么环境,最终也改变不了自己。所以,什么“生物质能源”,什么“生物燃料”,什么“神经网络计算机”,什么“超级蛋白”,都是扯淡!你去寻找什么基于强大的“超级蛋白”的酶、激素和催化剂,这和去寻找“上帝粒子”这样的“玄学”又有什么区别?最后还是会掉入神学的坑。

第二,技术都会过时的,技术必将一定会过时!现在再先进的技术,在后人眼中都是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自然”,你现在还能想起第一个“使用火”的人吗?还能想起第一个“用铁锄犁地”的人吗?第一个发明汽车,发明飞机,发明电报的人吗?这些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大家都不一定想的起来,更别说那些远离大众曲高和寡的技术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技术和艺术”的关系的问题,技术是暂时的,艺术却是永恒的,技术早晚都会过时的,而艺术却能世世代代历久弥新,技术的意义在于迭代更新为新技术提供“积累”,而艺术的意义在于人的美学需求和审美的结果,人通过审美的过程来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美学来定义人和世界的关系,这是技术的先进好坏不能给的,人之所以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并不在于手中接触到的技术有多先进,拿大哥大打电话和拿最新的苹果打电话又能有多大区别?人对自身的感觉是一个基于独立自主思考地探索过程,这就是庄子笔下的“自由”,人通过“自由”而感受到了“自主”,通过“自主”而感受到了自己“还存在”。这就决定了,技术只能为艺术服务,为人类的解放和自由服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