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其实更多上是个“能载人的电子产品”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96409”推荐,来自《陈言:本届进博会,日企在电动车和氢能“两头押注”》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496409添加】

  • 亓景明
  • 在燃油之后有两条道,一条电动,一条氢能。日本早早就选了氢能,然而氢能从制氢到运输再到储存,都有众多难题风险代解。中国厂商选了电动,电池研发可以从200公里到500公里再升级到1000公里+,期间可以一点点渗透到市场里,再用市场营收养研发。

    氢能被业界视作终极能源,确实非常环保,中国现在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日本研究了三十多年的氢能,要他们放弃,是不可能的。至于电动车,日本毕竟是老牌汽车国家,还是储备了一些零部件技术的;而在电池上,丰田之前号称研制出固体电池,充10分钟开1000公里,对此,大家基本是持怀疑态度、继续观望。

日本在氢能源上的算盘打的太精了。借着先发优势,把持氢能大量中下游技术(包括专利等)。但在制氢上却没有完全低成本可行性高的方案,在储氢的技术上其实也不是很成熟。它这样体量的国家,由于地理幅员、产业能力、传统能源技术(化石能源或电都是制氢的关键)等方面的限制,在制氢形成产业上本来就不具备优势条件。所以它想着等把氢能源车和利用氢能的技术出口给中美欧,从专利费、技术转让费、到终端其能源车,大赚特赚。至于氢气从哪里来,如何在全国普及氢能的储存和运输(例如在广袤国土上运输氢,管道是好的选择,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强大的基建能力),就让中美欧自己花大成本去建设解决。完美的低投入高产出。

但算盘珠子的响声全世界都听见了。中美谁也不傻啊。所以中美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先从非氢能的电动车下手。先拿下产能和市场,压制日本的新能源车。同时用赚到的钱加大氢能全产业链的研发,氢能源车的发展顺其自然。至于日本已有的专利技术优势。你的氢能车目前不是主流,你就没有利润支撑后续的研发。当你车企的产品份额被挤出了,生存都是问题时,你有啥专利不也得贱卖。即便不贱卖,时间长了也难免过时。到时候再精细的算计也没法实现。

另外,日本搞氢能汽车的思路还是没有脱离开传统造车的思路。电动车其实更多上是个“能载人的电子产品”,选择更成熟的电池技术是最直接最可行最低成本的。它不光是电池这个新能源的产物,更多是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的产物。而这些方面都是中美的优势,日本早就落后了。用传统造车的思路,在别人优势领域开展竞争,还一厢情愿的觉得对手不会看透自己的盘算,那想要胜利也只能是再次赌上国运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掩耳盗铃,失败是注定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