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更加觉得便宜的租房/性价比租房真的太重要了

【本文来自《赵燕菁:千万不要低估城中村,没有它就没有今天中国制造业的地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Opennovo
  • 作为上海户籍人口,我支持作者的此种观点,城中村的本质是便宜,应该给外来打工人口一个经济适用、体面的租住环境;但也要说清楚的是:这很难操作。

    就跟中国小电驴难以操作一样,城中村和小电驴,都是成本低、效率高的产品,中国广大劳动人民都是靠这种节俭的行为来省出办大事的资本,但这2者都带来事故频发的安全问题。而且这2者也无法与现有的市场经济模式整合。即:无论如何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

    过去常说城中村的用电安全,除了城中村,其它正规居民区的群租也是一样的用电问题,复接拖线板,用电量超过电线截面积承受能力。小电驴也是一样的安全问题:肉包铁、加速度猛、车体质量大惯性大、紧急制动刹不住。虽然我们的社会在挖掘廉价的目标上已经竭尽全力,但还是无法突破“一份价格一份货”的基础。

    如果你改造城中村,考虑了更多租户的利益,那么房东你要如何处理?城中村伴随着地段和通勤优势,如果你把城中村的租户动迁到较远的区域,他们本身由于没有在当地的房产,要比本地居民更难导向。本地居民的动迁,基本就是“搬走螺蛳壳,螺蛳肉就跟着一起走了”,但租户不同“搬走螺蛳壳,螺蛳肉的移动位移远小于螺蛳壳的位移距离”,你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改造城中村”。由于租户高度精算通勤时间和租金成本,对他们来说“只要便宜和苟且偷生”就行,于是你会面临的不仅仅是城中村,还会面临他们转移到其它不宜居住的场所。对于外来人口而言,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地点度过,只有晚上睡个觉才会来到城中村,所以城中村不需要体面,只要能睡觉就行。于是,你知道嘛?我家(商品房)小区地下车库与小高层有地道连接,开发商除了给居民配备的公共通行区域外,还有很多地下的小库房和地下自行车停放点,就有人租住在里面,这种地方根本没有通风和光照,全年处于地下,甚至离地下车库出入口都比较远,离通风井也很远。这种地方,只叫我是上海人,又在上海上班,所以不会租住;如果万一以后我到外省市打工,每天只是找个地方睡个觉,日常生活也就我一个人,我也铁定找这种地方苟且。为什么?便宜啊!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愿意苟且,任何地方都会有一个价格低洼+完全可以得过且过的地方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所以你们要如此兴师动众改造城中村,不如规定企业招“无本市居住地人口”时,都要安排住所。但这样一来,企业又会因为成本考量而找到其它平衡。问题就在这里:由于是双向选择,两方都会选择最优方案,所以你赶不上他们的需求变化。在一个开销上节约,就可以在另一个方向上积攒更多资本。就相当于买房前,我家不太旅游,所以积累都用来在房价下行的时候买进了房子这个大头一样。你想刺激经济,想促进旅游和内需的时候,总有人不是这样配合的。

作为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更加觉得便宜的租房/性价比租房真的太重要了!第一份工作在比较市中心的单位,上班时间很早,住的远很不方便,只能在单位附近兜兜转转找便宜些的老公房,但其实便宜的房子非常非常少。如果想要干净有独立卫浴等条件一加,啧啧房租就蹭蹭上去了,而且房东涨价是常事。刚开始工作本来收入就不多,只能咬咬牙住差点,熬一熬,而且常常是付三押一,每次三个月房租一交,肉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