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闻有个风气,喜欢把官僚集团这个食利阶层的问题,说成是文人集团或儒教的问题

【本文来自《为什么杀了魏忠贤不久,大明朝就垮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x
  • 权力系统稳定的核心在于平衡,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度中,丞相管政,太尉管军,御史大夫原理丞相和太尉,类似于今天的纪委。形成了文官,武将,监察三者之间的权力平衡,在这种平衡之下,皇帝可以对文武百官制衡管理,政权才得以稳定。

    而这种平衡在唐朝末年被打破了,唐末最大的政治特点是武将藩镇割据,导致政权名存实亡。宋朝成立之后,为了防止武将做大,大幅削减武将的地位与权力,一方面导致军队战斗力较唐朝以前急剧下滑,一方面由于武将的权力被大幅剥夺削弱,导致了之前一千多年中国稳固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直接导致文官集团做大。

    没了武将制衡,文官集团联合到一起,威逼约束皇帝,希望皇帝按照他们的标准,价值观来行驶权力。前年有一部讲述宋仁宗的电视剧《清平乐》,讲的就是这样的历史。

    而到了明朝,这种失衡非但没有改观,反而大幅加剧。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精力旺盛的君主,不仅对国家的管理能力超强,而且有超强的权力欲,朱元璋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设置出丞相这样一个职位来分散皇帝的权力,为了集权撤销了丞相这一职位。结果丞相没了,出现了内阁,一个丞相变成了四五个,导致文官集团的力量反而更强,而朱元璋的后人没有老朱那么强的治理能力与控制能力,对付不了文官集团,所以就只能扶持宦官集团,以及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机构来对抗制衡文官集团,产生了脆弱的平衡。

    而由于宦官一方面选拔上并不是向文官一样依靠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才能远远不够。一方面太监都不是正常人,心理多多少少都有疾病,比如贪财贪到病态。这样一群人和文官集团形成政治平衡,还有着极大的权力,结果导致了明朝政治越来越黑暗腐败。

    而明朝末年,以铲除魏忠贤一党为标志,崇祯皇帝把宦官集团彻底铲除,加之晚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江南的豪商巨贾与文官集团合流,形成了类似于今年美国军工复合体,石油复合体,医药复合体这种资本集团,直接导致了明代几百年勉强维系的政治平衡彻底崩溃。资本集团在没有宦官武将制衡的情况下急速做大,导致明朝迅速灭亡。

    而到了清朝,宋明无法制衡文官的政治弱点被彻底解决。

    清朝,本质上是异族入主中原。面对庞大的汉人文官集团,皇帝天然有一个同样庞大的满人集团可以制衡。而由于汉人多,满人少。满族必须团结在一起,绝对忠于皇权才可以维持对庞大汉族的统治,所以皇帝基本上不必担心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这导致一方面相比宋明,清朝形成了全新的政治平衡,政治体制非常稳固。一方面由于不必打压武将,使得清军的战斗力相比宋明两朝有了本质提升,结果就是康雍乾三朝,大清打下了1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超越汉唐。

    当然,1840年以后,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清朝的制度无法适应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崩溃,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思路是对的,但基本事实大量错误。

文章后面说的是集团间的平衡,但宋以前只有世家集团,最多算上个宦官集团和宗亲集团,这两个跟清朝的八旗集团,其实并无本质区别,也是人数少必须团结才能立足。

宋朝之前,中国并未建立严谨的文官系统,主要还是世家。隋唐虽然开始了科举,但仍属于探索阶段,文武只有职能上的划分,而无身份上的区别,文臣武将之间的晋升途径,并无明显的分野。

将军当宰相、宰相当将军,亲王当宰相、亲王当将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在宋以前是非常常见的。

唐朝边塞诗盛行,主要原因也是文武不分家。

唐朝的地方的行政与军权,也没有严格的划分,刺史主管行政但也有部分军权,节度使主管军事但也有部分行政权,导致唐朝藩镇的出现成了宿命,几乎无法避免。

更别说唐朝官制混乱,既有古今的汉官名,又有各族的番官名,同一职能的官员重复任免,职责重叠,导致出现大量闲职。在官制混乱的前提下,能起到多少机构监督作用是很可疑的。

而且监察也属于文官职位,你把行政监督职能跟集团制衡混为一谈了,一个是制度一个是群体,后面的推演也存在很多类似问题。

宋朝从官制上来讲,是巨大的进步。不但建立了文官系统,解决了文武不分的重大弊端,也建立了严谨的大小牵制、互相监督的文官制度。

法治的进步,也对文官集团形成一定的约束,平民也有诉讼的权利,这一点在古代封建社会是非常特别的存在。这点后世皇权不下县的明清都无法做到,立法禁止无故杀害家仆就算重大进步的唐朝更不用说。由此可见,历史并不总是进步的。

至于清朝的政治平衡,与八旗团结(事实上并不团结)无关,宦官也很团结但没什么卵用。清朝靠的是唯物论,以物理方式解决集团失衡问题,也因此在长毛之乱中武力丧失后,面对湘军和汉族集团坐大无能为力。

风闻有个风气,喜欢把官僚集团这个食利阶层的问题,说成是文人集团或儒教的问题,好像没有官僚集团的西方,就没有食利阶层(僧侣、教会)的问题一样。

人类社会是很复杂的,属于混沌系统,妄图抓住一个点解释整个人类历史,总会有偏颇错漏的。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1
最热 最早 最新

  • guan_16810007091130
    单纯的用纸面试卷来录取官员——科举。
    科举制度是一种愚蠢的制度,它不代表先进,其流毒,文凭崇拜,在现在的高考中被放大。
    在官员的录取中,强调的是纸上谈兵的虚假治理能力。
    忽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选拔出的官员发现实质问题的能力弱,决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连考试都过不了,说其他有意义?
  • 全部楼层
    guan_16810007091130
    科举,在秀才一级还是有能人。在举人一级,能人基本上被考场刷下了,少量的能人可过关成为举人。
    进士一级,选拔的基本为庸人。
    民国初期,在江湖争霸中,秀才里面,还是出了几个强人,举人进士,在乱世江湖中,毫无实绩可言。蔡元培名声虽大,实际作为的结果,却有乱上加乱的成在。为北大校长时,助力共产主义宣扬,四一二时,又帮老蒋清共。
    假如科举真能将有才能的人选拔进入体制内,就不会有洪秀全闹事了。
    洪秀全13岁中秀才,应该说,这个水平也是不错的。心想,考上举人,只是迟早的事,大不了多苦读几年。
    谁知,一考不中,屡考屡败,都考到30出头了,还在原来的考场轮回,出考场后,就将孔子牌位砸了。
    假如洪秀全尽力考到30岁,中个举人,是不会与尊孔的科举制度决裂的。
    洪秀全,也算明白了一个道理,考不上,不是他能力的问题,而是科举体制上的问题。砸孔子牌位,表达对这个科举体制的不满。
  • 事实上,士绅主要就是官獠➕儒教➕文人。
  • 飞灰
    文官集团是政治制度探索的产物。在文官集团出现之前,旧贵族、外戚、宦官、豪强门阀、军阀,争夺权力时那次不是长时间的大动荡,文官集团上台后除了改朝换代,基本很少大动荡了。文官集团进步的要素看不见,非要指着鼻子骂缺点。玩刀子的不敢骂,不是欺负笔杆子么。
    现代西方体制国家全是典型的文官政府。并且这个文官可以是举孝廉也可以是买的官。反正都不妨碍屁都不懂的人当文官。
  • guan_16810007091130
    单纯的用纸面试卷来录取官员——科举。
    科举制度是一种愚蠢的制度,它不代表先进,其流毒,文凭崇拜,在现在的高考中被放大。
    在官员的录取中,强调的是纸上谈兵的虚假治理能力。
    忽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选拔出的官员发现实质问题的能力弱,决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科举,在秀才一级还是有能人。在举人一级,能人基本上被考场刷下了,少量的能人可过关成为举人。
    进士一级,选拔的基本为庸人。
    民国初期,在江湖争霸中,秀才里面,还是出了几个强人,举人进士,在乱世江湖中,毫无实绩可言。蔡元培名声虽大,实际作为的结果,却有乱上加乱的成在。为北大校长时,助力共产主义宣扬,四一二时,又帮老蒋清共。
    假如科举真能将有才能的人选拔进入体制内,就不会有洪秀全闹事了。
  • guan_16810007091130
    单纯的用纸面试卷来录取官员——科举。
    科举制度是一种愚蠢的制度,它不代表先进,其流毒,文凭崇拜,在现在的高考中被放大。
    在官员的录取中,强调的是纸上谈兵的虚假治理能力。
    忽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选拔出的官员发现实质问题的能力弱,决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说得很有道理,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吗?
  • 问题是在中国古代,儒教,文人和官僚集团高度重合。骂水太凉和骂钱谦益有分别吗?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宋朝文官集团对国家军事力量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经过了五代军阀混战,皇权对武将集团的不信任走向极端。这里面儒家文化功不可没。
  • 文官集团是政治制度探索的产物。在文官集团出现之前,旧贵族、外戚、宦官、豪强门阀、军阀,争夺权力时那次不是长时间的大动荡,文官集团上台后除了改朝换代,基本很少大动荡了。文官集团进步的要素看不见,非要指着鼻子骂缺点。玩刀子的不敢骂,不是欺负笔杆子么。
  • 官僚阶层不会是制度分析的基礎,因为这就是制度的特質之一。以階级分析的社会学,就是把官僚和权力的分析用階级权力的社会经济学取代庸俗的制度学。因为经济和资本一直维持着领导階级的权力捕获。
    宗族,封建,贵族,士绅,地主,宗教,资本,。。一直是通过与官僚的配答下掌控社会运作。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资产与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新的嚐试。当然民间的经济面貌不会也不可能简简单单地一步进化到另一个景界。
    理论基礎和模式是一个 长征,必需有三观端正的,有实幹能力的 维持着不断进步。
  • guan_16810007091130
    单纯的用纸面试卷来录取官员——科举。
    科举制度是一种愚蠢的制度,它不代表先进,其流毒,文凭崇拜,在现在的高考中被放大。
    在官员的录取中,强调的是纸上谈兵的虚假治理能力。
    忽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选拔出的官员发现实质问题的能力弱,决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这就是不明白科举的真正作用了,科举出身的官员再有什么样缺点,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对中央的依赖与忠诚。这是才是大一统能维系的基础支柱,治理经验啥都可以慢慢学,唯独依赖与忠诚,要不是科举出身的话,很容易就会去攀附世家大族,地方权贵了。
  • guan_16810007091130
    单纯的用纸面试卷来录取官员——科举。
    科举制度是一种愚蠢的制度,它不代表先进,其流毒,文凭崇拜,在现在的高考中被放大。
    在官员的录取中,强调的是纸上谈兵的虚假治理能力。
    忽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选拔出的官员发现实质问题的能力弱,决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更进一步的说,官员能力行不行,最有发言权的是民众的反馈,这比单纯的科举或遴选更靠谱。就好比一个电商平台,顾客的评价才是对店铺和商品最有发言权的反馈,如果让电商平台取消顾客评价,完全靠电商自己评价店铺商家,那必然是大量行贿和关系户。
  • 每个人都想站在自己的观点上来解释解决问题,这是对的,但社会运转它是有规律的,要尊重。比如本文中把太平天国运动解释成长毛,是不符合历史辩证主义的。官僚集团是不是食利阶层这个可以从“垄断”这个方面来参考,垄断能促进发展是良性的,如果靠垄断来获利,那就是负向的,现代国家均通过反垄断法来控制和调节。官僚阶层也是一样,现代社会的发展,一要靠科学,这是高度,二要靠规模,这是广度,三要靠组织,这是密度。官僚阶层是组织的主要载体之一,如果能高效利用社会资源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那么他们就是有用的,如果他们靠手中的权力,手中的资源来换取利益,那么就是负向的要制止的。
  • 古代和尚,不事生产,主要对群众的心灵进行安慰,为什么大家意见小?
    古代官员,不事生产,主要对群众的行为进行管理,为什么大家意见很大?
  • 中国文官集团兴起是中国历史上国势由盛转衰的组织原因,文人由于其职业特性,造成其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具有直接联系,在意志品质上则具有极端虚伪性
  • guan_16810007091130
    单纯的用纸面试卷来录取官员——科举。
    科举制度是一种愚蠢的制度,它不代表先进,其流毒,文凭崇拜,在现在的高考中被放大。
    在官员的录取中,强调的是纸上谈兵的虚假治理能力。
    忽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选拔出的官员发现实质问题的能力弱,决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主要是科举之前早就玩过推举制,推举制100%的走向门阀垄断。科举即使有各种问题,依然是古代最好的选拔制度,最基本的通过科举上来的,至少智商在线。。。 高考一样是现阶段最公平的选拔制度,即使有一堆的问题。
  • 一业 笑看
    乌合的妒是这么的强烈
  • 山回路转 回忆录爱好者,《帝国时代2》爱好者
    Vigor
    你所说的官僚集团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士绅集团。宋朝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就是得罪了士绅集团。历史上的士绅集团最大的问题是行成了阶层固化。士绅集团的利益跟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对立的,二者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古代对王安石改革对不对,都有自己的看法。朱元璋偏保守。
    _____
    朱元璋曾谓:“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又谕户部,称汉朝的桑弘羊、唐朝的杨炎都是坏人。他的经济眼光可以下面这段“圣谕”概括:“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
  • 单纯的用纸面试卷来录取官员——科举。
    科举制度是一种愚蠢的制度,它不代表先进,其流毒,文凭崇拜,在现在的高考中被放大。
    在官员的录取中,强调的是纸上谈兵的虚假治理能力。
    忽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选拔出的官员发现实质问题的能力弱,决策与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严重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 Vigor
    你所说的官僚集团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士绅集团。宋朝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就是得罪了士绅集团。历史上的士绅集团最大的问题是行成了阶层固化。士绅集团的利益跟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对立的,二者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王安石是白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