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讲究“原汤化原食”的地方,历史上多数是粮食产量很低的地方

【本文来自《我从小吃的馄饨,是一定不能包严实的,肉馅的滋味有一部分要煮到汤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一业
  • 是煮、煮、煮馄饨的汤水,你们山东拿来喝❓奇葩

老夫走过很多省份,浙江也去过很多城市。绝大多数地方的馄饨就是连汤带水一起喝的,广东福建的炸馄饨除外。只不过有些地方的馄饨汤是另外配制的,这样味道比较鲜,而煮馄饨的汤因为里面含有作为抗粘连隔离剂的淀粉,导致这个汤比较粘稠,不适合一些地方的饮食习惯,故而弃之不用,只是用来做煮馄饨的导热介质而已。但是也有些地方因为历史习惯的原因,讲究“原汤化原食”也就直接作为馄饨汤喝下去了。饮食习惯而已,不必作为原则性问题相争。

平心而论,讲究“原汤化原食”的地方,历史上多数是粮食产量很低的地方。舍不得抛弃煮面条、煮饺子、煮馄饨汤里的淀粉(那也是能量啊),就一起喝下去了。印象深刻的是,我母亲回忆她们在1960年的渡荒时期(也就是历史上“三年困难时期”),单位食堂里卖的面条,大家都抢着喝面条汤,以至于后来的面条汤不再免费放在大桶里给大家自由饮用,而是要收粮票、当主食出售的。那个年月,真不容易啊。

你在浙江,那是物华天宝的富庶地区,当然不知道还有地方喝煮馄饨的浓汤。不奇怪。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