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作诗,成为诗人的古人,没有一个家里穷的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诗人大都落魄,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文人矫情罢了。
别的诗人不说,单说文中提到的杜甫,李白。跟落魄沾不上边。
杜甫不仅是官三代,祖父杜审言在武周时就是张氏兄弟的同僚,一起出入宫廷金苑。杜甫亲妈是唐朝皇族义阳王李琮外孙女。杜甫岳父是大司农杨怡。杜家的郡望是长安城南杜家。直系祖先是晋朝的杜预。杜甫是宗族谱系上杜预的直系后裔。这个城南杜一直是北方的望族。
杜甫的金钱上的吃紧,两个原因,一个是他爹给他找了后妈,又早死。然后家道中落(其实是被后妈生的孩子控制了)。而在此之前,杜甫可是长安城著名的浪荡公子,纨绔子弟。30岁之前,就因为经常请客宴宾,在京城名流之间享有盛名。
另一个原因,杜甫确实没什么谋生能力。从小养尊处优,且眼高手低,用家里的积蓄挥金如土。等家道中落了,没有财产给他挥霍了,给的官职太小又看不上。自持是名门之后,不屑于从基层干。觉得面子过不去。那就只有‘落魄’了。这一点连他亲儿子都不原谅他。而且杜喜欢眠花宿柳,逃难到四川后,也要玩耍的。
李白更谈不上落魄了。李白亲爹是富豪。李白专门泡豪门女结婚。吃软饭高手,他的谋反被判刑,赎金都是老婆家里掏的。李白一辈子没为钱发过愁。
其实用正常的智力推理一下就知道,古代生产力落后,一般人吃饭都难,哪有剩余财产去读书学作诗?而且古代作诗无法直接换成钱。没有版权意识。一般人更不会选择当诗人。不像现在写诗好歹能出诗集能卖。
能作诗,成为诗人的古人,没有一个家里穷的。
喊出‘既要工诗又怕穷’的清朝诗人赵翼,每年养廉银子就5000多两白银。当时一个佃户种地一年大丰收,最后的年收入是20两。红楼梦里,王府丫鬟的月钱是1两银子。花都花不完。在当时是挤破脑袋要找的工作。
每年(至少)5000两银子,等于250个人的年收入,这样的诗人还喊穷。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