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见因电梯轿厢坠落造成轿厢内乘客死亡的报道!
【本文来自《云南弥勒发生电梯坠落事故,致3死17伤》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官方通报,我大概率会认为是编故事。
出这样的事故,难度不亚于西天取经;我几乎无法分析出其具体的直接原因。
因不知其额定载重,超载不分析了;就算超载了,也只是会造成电梯运行故障,而不是产生本文生命安全事故。
170年前,安全钳的出现,让电梯进入安全电梯时代。
如有兴趣,可以网查电梯死亡报道,基本都是:乘客/电梯从业人员在井道中坠落,或被电梯轿厢夹死。
这是我第一次见因电梯轿厢坠落造成轿厢内乘客死亡的报道!
简述一下电梯主要安全措施:当电梯超过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限速器会切断电源;断电后,如电梯仍然超速下行(哪怕钢丝绳全断),安全钳动作,将轿厢夹在钢制主导轨上;在井道底坑内,还有液压/钢制/聚氨酯弹簧(个人认为本文此情景,聊胜于无吧)。
根据本文,轿厢应是发生了自由落体式的坠落,那就意味着,限速器和安全钳都失效。
就算这2者同时失效,轿厢坠落也会受到电梯钢丝绳和绳槽间摩擦力的制约,这个摩擦力非常大。
此电梯必有对重(可以理解为配重),对重比轿厢空载时约重50%,比轿厢满载时约轻50%;轿厢空载或满载时,此摩擦力必须能满足要求,否则轿厢会上下移动;人在候梯时,看见轿厢上下移动,有几个还敢坐?
限速器和安全钳失效,钢丝绳打滑,3者同时发生,概率太小了。
这3个都是必须年检的,而且商场的电梯是黑户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意味着商场必有持证管理人员,电梯必有专业维保单位,维保单位每月2次维保。
难以理解!
坐等官方吧。
热门评论 1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5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以前是劳动局管电梯,后改为技术监督局,现为市场监督局。
电梯公司向特检院报装并申请验收,特检院出具验收合格报告;理论上应是由用户持验收合格报告等到安监科注册,安监科发证(就是轿厢内那个绿色的合格证)。
现实中,由于用户的强势、不懂相关程序等等原因,有时注册滞后了,甚至滞后很长时间。
举个例子,发现电梯内无合格证,向安监科举报,如安监科了解已通过验收,但尚未注册,一般都是提醒尽快注册,不附加其它。如没有验收,则直接封梯。
法规允许异地安装、维保等,但要满足相关条件。
电梯公司向特检院报装并申请验收,特检院出具验收合格报告;理论上应是由用户持验收合格报告等到安监科注册,安监科发证(就是轿厢内那个绿色的合格证)。
现实中,由于用户的强势、不懂相关程序等等原因,有时注册滞后了,甚至滞后很长时间。
举个例子,发现电梯内无合格证,向安监科举报,如安监科了解已通过验收,但尚未注册,一般都是提醒尽快注册,不附加其它。如没有验收,则直接封梯。
法规允许异地安装、维保等,但要满足相关条件。
从文中初步分析,此商场应该有较大人流量,属于消防,安监等部门重点巡查对象,理论上不太可能。
如非要说,商场背景强大,不鸟安监,但这能省几个钱?年检费1000出头,算2000吧,维保费零配件费等与是否注册无关;搞定不注册的人情费等只多不少。
现在法规基本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黑户电梯, 规定电梯安装公司必须申报电梯安装,如违反,可以吊销安装资质;安监可能拿某些用户无招 ,但完全可以拿捏电梯安装及维保公司,堂堂正正地警告相关公司,如谁敢给黑户电梯进行维保,大修,升级改造等,就吊销资质。
我有点倾向电梯井道可能有问题,安监不管井道也不懂。
从文中初步分析,此商场应该有较大人流量,属于消防,安监等部门重点巡查对象,理论上不太可能。
如非要说,商场背景强大,不鸟安监,但这能省几个钱?年检费1000出头,算2000吧,维保费零配件费等与是否注册无关;搞定不注册的人情费等只多不少。
现在法规基本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黑户电梯, 规定电梯安装公司必须申报电梯安装,如违反,可以吊销安装资质;安监可能拿某些用户无招 ,但完全可以拿捏电梯安装及维保公司,堂堂正正地警告相关公司,如谁敢给黑户电梯进行维保,大修,升级改造等,就吊销资质。
我有点倾向电梯井道可能有问题,安监不管井道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