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想得美:用072的身段,干071的活?

长达四天的五一假期还是一晃就过完了……施佬放完假之后也终于要开始更新了,虽然再次陷入了找不到想说的话题的境地,但是这几天姑且还能炒一炒之前一两周里的冷饭,比如今天施佬想要胡侃一番的这个俄罗斯海军的改进型11711型登陆舰的事情。

500

▲ 两艘11711在扬塔尔造船厂开工的“盛况”

刚刚过去的2019年4月23日作为中国海军的70周年大庆,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055型南昌舰首次公开亮相的重要时刻,而对于这几年来一直靠着一堆千把吨甚至不到千吨的小舰维持存在感的俄罗斯海军来说,这天也是意义重大的一天。当天俄罗斯海军开工了4艘大型战舰——2艘22350型导弹护卫舰在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开工,2艘11711改进型大型登陆舰则在加里宁格勒的扬塔尔造船厂开工。

500

▲ 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出席了两艘22350型导弹护卫舰的开工仪式

这第五和第六艘的22350型导弹护卫舰的意义自不必说,毕竟作为当代俄罗斯最先进的作战舰艇,这种一度因为武器系统拖了好多年服役的后退,又因为乌克兰对俄禁运燃气轮机一度影响后续舰批量建造的产品如今恢复生产(据说还增加了反舰/陆攻垂发的单元数量)当然是说明该舰的动力系统被“卡脖子”的问题基本已经得到了解决。

500

▲ 比起磕磕绊绊的“戈尔什科夫”号,22350型的后续舰建造应该会顺利得多

至于这两艘新的大型登陆舰,一艘叫“弗拉基米尔·安德列耶夫”,一艘叫“瓦西里·图申”,虽然型号上仍然被称为11711型,但不仅带上了“改进型”的名头,整体的外观风貌也是大有变化。原本的11711型以已经服役的“伊万·格伦”号为代表,作为一艘排水量5000吨级的登陆舰,该舰的舰桥分为前后两个相互隔离的部分,将登陆舰的甲板从前到后分为三个部分。舰艏甲板为帆缆甲板,布置离靠码头设备,原计划中安排的部分登陆用的火力支援设备也安装在此处;舯部甲板为车辆甲板,可以在甲板上搭载各类车辆、集装箱、小型船艇等,并通过大型吊车将这些设备进行装卸;后部甲板则为飞行甲板,可以供1架直升机起降。

500

▲ 两短上层建筑分割的布局,让11711型登陆舰看起来更像一艘导弹护卫舰

至于改进后的11711型,则将后部的上层建筑向前移动,与前方的上层建筑合二为一,至于舯部的车辆甲板和吊车则予以取消,而上层建筑后方的飞行甲板长度则因为后部建筑的前移而得到了扩展,根据扬塔尔船厂开工现场公布的侧视效果图看,舰尾的直升机飞行甲板长度增加了一倍有余,足够同时起降两架直升机。至于甲板下的舰体则基本没有变动,基本还是和11711型基本型一样,全通的车辆甲板贯通舰体中央,从前方的艏门延伸至舰尾的跳板舱门。

500

500

▲ 开工仪式现场的改进型11711型,可见其后部上层建筑整个前移

11711改进型的这种布局在大型两栖舰艇上其实相当常见,多数的船坞登陆舰和船坞输送舰的整体布局都是这样将上层建筑集中在舰艏方向,把后方的空间让给飞行甲板以便增加直升机的运作数量。

500

▲ 一副不甚准确的对比图,展示了这种“移位”的效果变化

像苏联时代研制的1174型“伊万·罗果夫”这样在万吨以上的两栖舰上还和一般坦克登陆舰一样,将不同用途的甲板用上层建筑区隔开来的方式反而说明了苏联在大型两栖舰领域缺乏经验又“闭门造车”的局限性。虽然1174型前部的甲板在设计上也被当做一个直升机起降点,但在实际使用中在这里起降直升机的机会却并不太多。

500

▲ 1174型的这个起降点多数时候直接被当成车辆甲板,当直升机平台的时候总体不多

施佬觉得苏联在研制千吨以上的两栖舰艇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很迷的思路,且不说早年的1171型拿普通货轮做基础改和1174搞一个放大版的巨型坦克登陆舰这种设计,单说11711型本身的设计也多少让人看不太懂:该舰有一个球鼻艏,实际上不能抢滩,但却保留了保留艏门,使其看起来像坦克登陆舰,虽说这样的设计无论在海上投送两栖车辆还是靠码头卸货的时候都有一点优势,但这种布局浪费了大量舰艏空间并且影响了线形设计的缺陷还是十分明显;将本来有限的甲板分成差不多的三段,则导致相比072A这样比较原教旨的坦克登陆舰,该舰的车辆甲板空间相对有限。

500

▲ 11711的大门给人一种能抢滩的错觉……但是人家其实有个球鼻艏

就算是11711改进型,一方面其艏门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另一方面其相对较小的吨位下虽然多腾出了一点航空甲板的空间,却又导致其车辆甲板可用空间不足的问题……某种程度上,11711改进型有点像试图把072系列坦克登陆舰与“世昌”号国防动员船的航空能力相结合的产物,至于造出来好用不好用……施佬觉得也只有毛子自己清楚。

500

▲ 当然“世昌”号的设计更加极端,也没有什么均衡的考虑,就是在几个状态之间能够灵活变换

无论是哪一款11711型,都反映出俄罗斯当代在两栖舰船建造中的一个新的趋势,由于经费有限加上俄罗斯/苏联传统的两栖舰思维,11711型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老是想以其5000吨级的排水量承担更大吨位两栖舰船的任务,并试图在舰上配备密集的武器系统,而忽略了对于两栖舰艇来说,低成本、大运载量带来的高消费比才是更多时候两栖舰船的真意。

500

▲ 早期的11711还打算配备强大的火力,甚至连支援任务也要自己包办了

最近几年来,虽然俄罗斯海军的远海活动比起过去几年要频繁不少,但两栖舰船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单纯隶属军方的高航速货船(当然实际上航速也没有真高到哪儿去),用于向包括叙利亚、克里米亚半岛在内的地方输送武器装备和作战部队,航速和运送量在这样的任务里比起武器设备什么的显然更加重要。

500

▲ 登陆舰当货船使,那么是否适合冲滩就不重要了

如果追求这些指标的话,最廉价也是最高效率的手段,就是建造使用部分民船标准的船坞登陆舰。印尼海军的“望加锡”级运输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款满载排水量超过10000吨的运输舰在运输能力上全面超过11711型,但在2004年采购时的单艘造价仅有3500万美元。作为对比,11711型的首舰“伊万·格伦”的造价达到1.6亿美元,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这都算不上是一笔好买卖。

500

▲ “望加锡”级某种程度上就是一艘有船坞和直升机平台的滚装船,但俄罗斯现在其实就需要这样的所谓“两栖舰”

至于真正需要用两栖舰艇的地方,对于当代俄罗斯而言,实际上已经少之又少。既然当冷战时期作为“奇兵”登陆北约战线侧翼的机会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一支大规模的两栖舰队的存在必要性,实际上自然也就值得认真思考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