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教育内卷,从高校开始从职校开始,从政府对于教育的认识开始
【本文由“败灯必败”推荐,来自《现在的高考,大纲是一回事,试卷是另一回事,你这样不内卷才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黑白无常
内卷的本质是资源的稀缺性,是更多的人想要参与竞争,与学什么,考什么,没有直接的关系。
还是借大哥的地方继续吐槽。
这是表象,不是本质。本质是,将所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定义为拔尖创新人才池中的一员,将几乎所有资源投入这场选拔,为了提高区分度,只能增加难度。将选拔失败的人,推给社会和市场(大部分非985、211高校和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这些被淘汰学生的命运,更加加深了还未参加高考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这就是政府的懒政,是将所有矛盾归结于高考,人为让社会过度焦虑。
前一阵子的多元化选拔,是好的方向。但是政府将选拔的控制权给了高校。好吧,高校还是用旧思维,横向纵向加难度,难以加难度了就看什么竞赛,比赛啥的,全是西方那一套,就差推荐信了。
多元化选拔,首先是高校的培养机制要想清楚。好的孩子怎么培养?有特点的孩子如何培养?这些高校自己还弄不明白呢,拉起来就干。不知道如何培养,怎知道如何选拔?在象牙塔内高高在上,最后和社会需求脱节。
我们这里就有个例子,七年定向师范生,分数线是全市前5%,给当地一个很不错的师范高专培养。平时教一般般的孩子的学校,一下子来了一屋子学霸,不知道怎么教了。这群未来的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一开始卷子很简单,后来一看不对,通通上难度。
我国著名的小学教育家,他们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研究上厉害,还是教育孩子有情怀,有方法,发现教育规律上厉害?教师这门职业对实践要求很强的,前辈经验总结如何拿为我用很重要,至于把他们培养成高校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的硕士博士吗?
扯远了。
其实我也知道,多元化选拔需要人,政策和钱。就像好的职业高中,要办好,出成绩,不论生源,人和资金的投入肯定比普通高中要大。很多问题,都是没钱闹的。
但反过来说,国家说是重视教育,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别说拨款到位,能不挪用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各级政府为了政绩,让每个学生物尽其用关我屁事,985、211、各种竞赛获奖,才是王道。
现在不如以往,国际竞争加上少子化,每一个孩子可以说都是国家的宝贝。以前人多,浪费点就算了。现在没人啦,再这么卷,这么浪费,最后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不够?怎么办?
引进移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的是我们人民任劳任怨,聪明刻苦,要是其他民族有这个基数的人能像我们人民这样,就不会只有中美竞争了。
破除教育内卷,从高校开始,从职校开始,从政府对于教育的认识开始。
义务教育和高中,不能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