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富国银行高管跳楼身亡,富国银行的问题还在
当地时间10月1日,《每日邮报》报道称,今年初,年仅46岁的富国银行高管跳楼身亡。
这个消息一出,人们马上把目光又聚焦到美国银行业危机。
强调一下,这名富国银行高管是今年初跳楼的。
只是10月1日《每日邮报》报道了更多细节,包括该高管家人的公开讲述。
根据报道,该高管直到去世当晚的晚上11点仍在接听商务电话。
另外,该高管是一直负责富国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他的家人表示,格雷格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他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每天的工作时间非常长。
这样一家大银行的高管,又是负责风控的关键岗位,就这样跳楼身亡,难免人们会产生一些联想。
而且这名高管是年初跳楼,紧接着3月就爆发美国银行业危机,当时富国银行就饱受舆论质疑。
这也侧面反映,这名负责风控的高管在跳楼之前,确实面临很大的风控压力。
虽然这事情是发生在今年初,但不代表现在富国银行已经没有问题,因为今年富国银行一直是问题不断。
在今年3月硅谷银行破产风波期间,富国银行就爆出有一些客户存款消失的事情。
当时富国银行回应称,存款消失是因为一个未知的技术问题造成的。
这个“未知”就非常灵性了,而且这样的技术问题,居然仅仅5个月又复现了。
8月4日,美国CNN报道称,大量客户通过社交媒体联系美国富国银行,声称他们无法提取自己账户中的资金,或者账户中的资金消失不见了。
富国银行8月4日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由于技术故障,有部分客户确实无法看到他们账户上最近的存款交易,目前故障仍未完全得到解决,技术部门正在努力尽快解决,银行呼吁受影响的客户联系他们。
富国银行这么大的银行,居然不断发生这样的“技术故障”,还不能很快解决,这确实很离谱。
一个所谓技术故障,还是“未知”的技术故障,接二连三的发生,还是在金融领域这样最需要技术安全的领域。
那我完全有理由怀疑,这并不是技术故障,可能是富国银行内部风控体系出现某种“未知”的问题。
富国银行是美国第三大银行,成立于1852年,是美国老字号银行巨头。
单从银行市值来说,富国银行的市值是仅次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排名第四位的花旗银行市值只有富国银行的一半左右。
所以,富国银行一直是美国银行业的巨无霸之一。
但富国银行最近几年,一直是负面新闻缠身。
2018年,富国银行就爆出丑闻,因为常年布置过高的销售目标,导致富国银行的基层员工经常未经客户允许就开设数百万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以此来虚增大量营收。
于是,美联储在2018年就给富国银行实施了罕见的限制,禁止该行资产规模超过2017年末水平,也就是1.95万亿美元。
虽然2020年因为疫情危机,美联储小幅修改了对富国银行的增长限制。
但一直到今年第二季度,富国银行的总资产为1.9万亿美元,还是没有超过2017年末的水平。
按照富国银行2018年以前的资产增加趋势,美联储对富国银行的这个增长限制,让富国银行少增长了4000亿美元左右的资产。
本来富国银行就被认为是美国银行业的零售巨头,这样的限制对富国银行来说,无疑是套上了紧箍咒。
2022年12月21日,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开出银行业史上的最大罚单,责令富国银行支付约37亿美元,其中17亿美元为民事罚款,20亿美元为向受影响消费者的赔偿金。
也难怪巴菲特在去年清仓了持有33年的富国银行。
不过,今年二季度,富国银行公布的财报,倒是超出市场预期。
富国银行二季度营收为205.3亿美元,同比高增20.6%,高于市场预期的201.2亿美元。
富国银行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但是这份看上去还不错的财报,却没有让富国银行股价上涨。
富国银行7月14日公布财报后,估计虽然有一波上涨,但很快就出现更大一波下跌,一直跌到现在。
富国银行二季度财报不错,主要是因为硅谷银行破产后,大量中小银行的客户,纷纷涌向头部大型银行。
大量客户存款转移到头部银行后,头部银行只要把这些存款转手贷出去,就可以很轻松获得高额息差。因为美联储激进加息,也让贷款利率大幅上涨。
截止9月28日,美国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已升至7.31%;
大幅增加的净利息收入,是富国银行等头部银行,二季度业绩普遍不错的主要原因。
但这种净利息收入大增,并不能掩盖富国银行,乃至美国银行业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美联储加息,虽然给美国银行业也带来高额息差收入,但也给美国银行业的资产端带来巨大风险。
美国银行业所持有的资产,主要就是美国国债、企业债券、个人房地产贷款、还有商业地产贷款等等。
这其中,美国的国债、企业债,都因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出现严重的价格下跌。
美国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是从2020年的140峰值,跌到现在107,跌了23%;
美国30年期国债价格,已经从2020年的180峰值,跌到现在111,跌幅达38%;
美国长期国债价格如此大幅下跌,主要原因就是美联储激进加息,让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已经从今年3月的3.4%,上涨到4.7%。
债券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是反向关系。
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收益率就会上涨。
这也意味着,当前长期美债的抛压巨大。
而短期美债则相对还好一些,因为1年期以内的美债,如果债券价格大幅下跌,那么债券持有者大不了就是持有到期,就能跟美国财政部拿回本金和利息,浮亏就不会变成实亏。
而长期美债,比如10年期美债,虽然中途可以抛售,但如果期间债券价格下跌,中途抛售就可能亏钱。得持有10年到期,才可以跟美国财政部拿回本金和利息。
这期间,一些长期美债的持有者,如果因为一些突发因素,不得不抛售美债,那么浮亏就会变成实亏。
比如,今年3月硅谷银行之所以破产,就是因为大量客户挤兑,导致硅谷银行被迫抛售持有的大量长期美债,浮亏变成实亏,就出现严重亏损。
美国在2021年之前,经历了长期的超级量化宽松周期。
特别是2020年的无限印钞,让美国银行业在0利率的超级宽松环境里,高价买入大量美国国债。
美国10年期国债价格的峰值,就是2020年创下的高点。
相比现在已经4.7%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2020年买入的0.6%收益率的10年期美债,价格就会出现大幅下跌。
因为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你想让别人买你的低利率美债,你就得折价出售,这样别人打折买入你的低利率美债,也能有4.7%的到期收益率。
说白了,就是用债券价格差,去弥补息差。
所以,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是反向关系。
当前美国银行业持有的大量长期美债,普遍都出现严重浮亏。
但这些浮亏,并不会直接体现在银行财报业绩上。
一些头部大行还能扛着浮亏不抛售,只要扛过美联储加息周期,那么这些浮亏的债券就会好转。
但很多中小银行并不能扛过美联储加息周期,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都是倒下的例子,还有更多中小银行在路上。
相比这些中小银行,本来诸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头部银行是有很大的资本优势,更何况银行业危机,也会让中小银行的储户,大量涌向头部银行。
然而,富国银行就是美国头部银行里,最有问题的一个大行。
本来富国银行主要就是靠零售,但今年两次离奇的“存款消失”事件,都让富国银行口碑大降。
在当前美国银行业持有的长期美债普遍浮亏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客户挤兑潮,只要被迫抛售长期美债,把浮亏变成实亏,基本就会陷入死亡螺旋。
所以,信誉受损的富国银行,自然令人们质疑。
此外,富国银行二季度财报公布的贷款损失拨备为17亿美元,这个也高于市场预期,该数据去年同期仅为5.8亿美元,一季度为12亿美元。
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侵蚀银行资产端的不单单只有美国国债的浮亏,还有美国企业债违约率上升,以及写字楼地产等商业地产贷款暴雷的风险。
今年前8个月,多达69家美国企业债务违约,比2022年同期增长176%。8月尤其严重,出现了16起企业债务违约事件,这是2009年以来最高的8月违约率。
所以,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国银行业的资产端是正在酝酿巨大的风险。
这就可以理解,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在8月7日发布报告,下调了美国10家中小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6家美国大型银行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另有11家银行的评级展望被定为负面。
8月15日,惠誉也下调了数十家美国银行的评级,并且要注意,惠誉并不像穆迪只下调了中小银行的信用评级,惠誉都把摩根大通的信用评级也下调了。
其实早在今年6月,惠誉就把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评级,从AA级下调至AA-。
总体来看,随着美联储持续维持高利率环境,随着长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美国银行业危机仍将持续。
有意思的是,最近美国银行板块普遍持续下跌。
这个时候,《每日邮报》等外媒在这个节骨眼把富国银行高管年初跳楼的事情又拿出来报道,背后还是有其他问题值得思考。
至少经过这次报道,舆论又聚焦起富国银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