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的舞,真的是媒体暗示渲染的那样“很多人都觉得不妥”吗?
【本文来自《托卡马克之冠:批舞剧色情、杨丽萍“为老不尊”,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首先,这个舞剧不是放在央视春晚上给全中国人民不分老幼一起观赏的,而是卖票在剧场里关起门来演的。你去买票了,默认就是筛选过的能够接受这种艺术风格的观众,对要演啥有个基本的了解,就像你不可能一首周杰伦的歌都没听过然后你花好几千买张票进去,别人在全场嗨大合唱你一脸懵逼坐在那里回头还在那里抱怨“歌词听不清、人离太远看不清,一首歌都没听过,什么破演唱会”(其他人:麻烦不要占用一张票好吗?!)杨丽萍的舞剧也是一个道理,本来是面向一定群体的,你非要吃饭砸锅把东西拖到“所有人都觉得OK不会不舒服”的尺度上来评判,合适吗?
我就想到当年我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某知名高校有个很经典的“毕业泼水节游行”的狂欢活动——本来属于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学们以院系为单位,各自遍了很多或官方或整活的口号,在校园里狂欢,遇到兄弟院系的彼此用口号互怼,游行的时候路过各个宿舍楼同学们就朝他们泼水,大家用这种方式宣泄青春的过剩能量、纪念自己大学的校园生活,本来是每年大家都很期待的学生届活动,每年新出的那些口号标语也很好玩,结果硬是被人搬到媒体、大众网络上,脱离了具体的环境在那里寻章摘句,批评这些口号和泼水的行为“低俗”“有损大学生形象”“不文雅”……最后学校迫于压力后来就不搞了……
再者,杨丽萍的舞,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事,真的是媒体暗示渲染的那样“很多人都觉得不妥”吗?现在自媒体有种很恶心的套路,就是喜欢在一个视频或者新闻下面上千条评论里找出那么几条特别辣眼睛、老古板、或者突破下线的“异类观点”,冠上一个“有网友认为”,然后大肆渲染,没事硬是搞出一个舆论事件。为什么?因为这种辣眼睛评论正是因为并不是主流,甚至是绝大多数人痛恨的,你把他们翻出来正好是踩中了网民的怒点,于是纷纷转发评论,甚至是讽刺怒骂,这不流量就有了吗?
这个时候那些搞事情的人往往会一脸无辜:“我又没有造谣,确实有人是这么说的啊……”可是,你占用这么多公共资源,去讨论这种不知道哪里来的250胡说八道的观点,其实是做更大的恶,甚至是无意中拉动社会倒退。这种本来占极少数的奇葩言论传播多了,结果只能是为这些言论呼朋喝友,制造声势,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媒体拿出来讨论了,肯定是一派相当有市场的观点,那么肯定是有道理的”——类似那种宣扬拜金主义、男尊女卑、封建卫道士、伪科学的种种言论都在这种“吃流量饭”的助推之下愈演愈烈。
最后我想对那些“道统捍卫者”说,求求你们吃点营养丰富的东西吧,什么都上纲上线只会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