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网小编在印度(一):成功的秘诀

【文/ 观察者网 徐蕾 徐乾昂】

你见过凌晨4点的新德里吗?

本该是在昏昏沉沉挤着上海地铁去上班的小编们,此刻却坐着印度小哥的车飞驰街头。

500

“See for yourself(眼见为实)!”

没想到,我们对印度的观察,直接引来印度使馆信心满满的这句话,还有附加给我们的两张机票。

于是,观网小编就坐上了近7个小时的航班,踏上这块神秘土地——既然印度人民盛情地邀请了,我们就准备近距离“好好观察”一波。

500

观网小编在印度

如果说繁琐又无序的前期准备,和充满辛香味的机舱已经让人疲惫不堪,那抵达新德里的那一刻,排山倒海般接踵而至的官方接待,更让人应接不暇。

当地时间4月2日早晨,还没来得及补觉的我们,就被拉去回见当地智库印度辩喜基金会(Vivekanand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VIF)的高级研究员们。然而,本是印度的“开门迎客”,却突然演变成一场“外交口水战”。

500

新德里街头

VIF一方的代表有印度前高级外交人员、政府要员、军方人士以及高校学者等。当他们大谈“中印应如何改善关系”时,我们翻了翻放在桌上的机构简介,发现《中国的海陆野心(China's Ambition into Sea and Land)》、《中国战争机器(China's Great War Machine)》等“研究成果”非常辣眼。

这也同样引起别的中方媒体、同行小伙伴的注意。所以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当“印度洋”、“印度军备”、“印巴关系”等关键字注意抛出后,VIF官员的神经明显感到绷紧了。

500

新德里街头一景

当观察者网问到“为什么印度在中国高铁面前,要执意选择日本新干线”时,VIF中国项目部主任阿纳德(Brig Vinod Anand)则这么回答:

“中国的高铁技术也是借鉴别的国家的。我们印度现在做的也是将日本技术本土化,况且日本在印度的投资还这么多...”

500

如果说在VIF内我们经历的是针锋相对,那在下午的一场会议中,全国改革印度学会(NITI Aayog)的回答我们却看不懂了。

会议室里,一边吃着薯片,全国改革印度学会CEO阿米塔布(Shri Amitabh Kant)对我们说道:“中国的扶贫计划,是印度的目标;中国一流的基建,是印度学习的榜样。印度只有和中国一样,搞好基建,才能吸引投资。”

找了个很好的榜样,就当我们等着阿米塔布阐述印度如何学习中国时,他抛出自认为能成功的公式:“中国投资,印度制造!”

作为印度“十五年计划”的策划者,全国改革印度学会的会议室内贴上了各式各样“印度制造”的宣传标语。虽然印度68%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来自第三产业,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薄弱。

500

对此,他说道:“我们希望中国企业来印度投资基建和制造业。”

为了吸引中企的投资,他甚至说:“中国企业的未来不在其他地方,而是在印度。”

面对如此大话,当观察者网提出有关如何消除别国对技术转让的顾虑时,对方选择给出这样一个“文不对题”的答案:“我们爱中国……”

500 

当然,还是有一些印度官员以另一种方式让我们眼前一亮。

比如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秘书长巴鲁(Sanjaya Baru),曾作为资深媒体人的他,谈起中国来,对“大寨精神”赞不绝口。他客观地评价道,印度GDP增速在短期内无法达到10%;中国也会长期保持对印度的优势。

500

FICCI一楼的剪报栏

此外,还有印外交部负责东亚事务的联合秘书沃玛(Pranay Verma)。对于各个印度官员或研究员在今天4场会议都提到的问题——中印贸易逆差,他倒是认为,这是印度方面“自己应该努力解决的事”,而不该向中国抱怨。

500

(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