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戾气,主要是互联网上的戾气大了,这可不太能等于现实社会的戾气

【本文来自《犯罪的人少了不代表戾气就轻了,相反,我是赞同现在的戾气比以前重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60后,不赞同作者的看法。但我理解作者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那就是‘互联网戾气’,等同于现实社会戾气了。

这么说吧,我年轻时候(80——2000年)中国社会公共场所,打架,骂人,各种‘私人矛盾’(按照现在说法叫私力救济)非常多。那时候别说五一热门景区排队打架,就是天天上班挤公交,每天都能遇到那种插队打架的。甚至在公共场所,无意间踩了别人一脚,没等你主动道歉,对方马上飞来一句芬芳问候。

骑自行车上班,发现前面路口围着几十人看热闹。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两个人起步的时候互相干扰了一下,然后吵起来不走了,就在原地撕扯起来。

现在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又,但少多了。把在公共场所为了鸡毛蒜皮小事吵架当作难堪的人越来越多。我上面说的那些情况越来越少。

甚至汽车主动礼让行人,或者有急事办,跟前面的人沟通一下,人家主动让你插队的现象越来越多。

所谓戾气,主要是互联网上的戾气大了。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文化病了。中国没有广泛建立多元文化的意识。很多人把轻易否定别人的生活,别人的选择,当作一种天经地义。

很多人只有在’否定别人‘中才能找到自信和自我价值。

就好比最典型的卷和躺,这两个选择根本没有矛盾。而且互惠互利。选择躺的人,有利于喜欢卷的人减轻压力。喜欢卷的人,创造了物质总量的丰富,反过来让喜欢躺的人更舒服。

本来没必要互相否定,结果网上非要弄成躺和卷的对立。

这个就是文化病了。要治好不容易,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官方舆论不要再火上浇油,塑造所谓’千人一面,万众一心‘,谁和其他人选择不同,谁就该死的那种宏观导向。

看看芯片产业背后,多少讽刺淄博烧烤,否定消费旅游的。你振兴你的芯片产业,人家搞人家的烟火气,两个根本没冲突。但是那些自诩工业党的人,总是在网上嘲讽市场经济,消费拉动。

文化病了,认知极端了,要治,要上下一起配合。精心呵护社会思潮。不让那些极端思想扰乱我们正常的生活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