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奥本海默》想到应该如何评价美国使用核武器

注:原文发布于2021年。在电影奥本海默又开启了美国人新一轮“核武使用之自恨情结”之际,我觉得下文对这些哭哭啼啼没出息的人士来说很应景。

在美国政府做的诸多历史性决定当中,对日本使用核武器是在道德方面我评价最高的决定,可谓功德无量。

首先它当然是大大减少了人类的伤亡。在广岛长崎虽然死了不少人,但日本如果不及时投降,中国日本美国甚至苏联死的人会远远超过广岛长崎的死亡数量。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是以救人为主的。

不过最重要的还在于这两次使用原子弹几乎是我能想到的人类进入核时代的最佳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充分展示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

第二,打的是将死之狗。展示完了之后战争立刻结束,没有扩大化使用。

第三,由于战争的结束是整个二战的结束,短期内没有新的超级战争爆发,这就为形成初步的双向核威慑赢得了时间。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美国忍住了没有在日本使用核武器或者日本在核武器成功实验之前就投降了,接下来人类将面临一个多么糟糕的局面。

美国依然会掌握强大的核武器,但是就很难向中国苏联等主要对手展示其威力。而没有核武器的威慑以及后来苏联迅速掌握核武器之后的反向威慑,未来美苏之间美中之间爆发严重冲突的风险就会高很多,而且在爆发之时美国有可能会首先在对苏或者对华的战争中使用核武器。而考虑到中苏两家几乎不可能因为美国使用了核武器而投降,核战争对人类的破坏杀伤程度就会高很多。

日本人现在在广岛纪念核爆,我觉得他们的切入点没有找对。很多人试图把广岛遇难的人视为无辜受难者。我觉得这是错的,因为这种悼念方式没有办法获得未来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的认同。日本应该把思路转到我上面所说的内容上,把悼念活动改为庆祝活动,把所谓“广岛受难之日”改为“二战胜利日(之一)”暨“人类冲突温和化之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