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不会消亡,因为某些纸上谈兵的自媒体还活蹦乱跳的了。
我们某些自媒体的水平令人瞠目结舌。
以前茅台不降价,不做低价产品,说别人高高在上,装酱香科技。
现在茅台跟瑞信联动,做38元/杯的茅台咖啡,也算是放低了姿态,但又有人说他偏离了白酒的真谛,自我作贱。
总之,只要茅台不搞郎歪这种廉价白酒,那么在这些人眼里你茅台就是不行。
先不说这其中有多少“明学”的主观成分。
做市场最忌讳的就是把别人走过N年的路再一点不重样地走一道
如果真要复制别人已经玩烂玩成熟的商业模式,那么起码得保证你还有可以进入的市场空间。
就比如,美团这几年在效仿京东搞前置仓,想做转型,但在京东已经深入扎根的地盘上却走得步履维艰,最后只能来一出农村包围城市。
单从商业运营的逻辑来说,你让茅台重新做其他酒厂做过的事情,甚至要跟江小白这些后起之秀干架,首先不说他们会不会联合起来对付你,一旦这么做了,飞茅的高溢价保不保得住都不好说。
而茅台选择换一个其他酒厂都没有涉足的咖啡赛道,而且是以给现有品牌(瑞信)赋能的方式,这算是把市场风险控制到了最低:
1)这种操作不会冲击现有其他酒厂的市场,不会跟他们形成竞争关系,等于是减少了潜在的阻力。
2)这种操作可以依靠瑞信现成的渠道,不需要承担重新开放渠道的风险。
3)茅台从头到尾就只做一个品牌赋能,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而对于瑞信来说,他们也只需要接受茅台的品牌赋能,现有的渠道都不用改变,也算是花最少的精力,做最多的事情。这是彻头彻尾的双赢。
我们某些自媒体口口声声地说茅台应该搞自己的廉价酒,却不知道这背后会涉及多大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会涉及多大的运营风险。
而优秀的商业运营本身就要追求极致的性价比,用巧力办巧事,主打一个灵活多变,而不是教条主义亦或是经验主义。
此外,某些人自己都在文章中提到年轻人其实不那么爱喝白酒,把白酒跟应酬联系在一起;但转过来却扯什么茅台可以搞一些低度酒,还跟游戏电影联名。。。
这种自身逻辑都没有理清楚的脑子,能理解茅台为什么选择咖啡而不是做低度酒吗?
因为咖啡才是年轻人更为频繁的消费品啊!
至于白酒会不会消失,这与茅台跟咖啡是否联动有何关系?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就像可口可乐也做纯净水,做非碳酸饮料,怎么就没见可口可乐因此而消失了呢?
某些人就是搞不清楚,茅台的本质是一个品牌,而不是酒,品牌的抽象价值远比酒的实体价值更有杀伤力。
如果把茅台这个品牌框死在白酒上,那才是真正地扼杀了其生命力。
因为从更长远的视野来看,茅台不仅仅是一款白酒,更是支撑贵州地区的重要经济要素。这个要素的多元化本身就是其生命力得以释放的结果。
就像宝马汽车不仅做整车,还做改装,甚至还卖眼镜。你说G-Power这种改装厂出来的车凭什么卖那么贵啊,还不是宝马给它的赋能!
从产品形成品牌,从品牌走向产品的多元化,这本身就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商业规律。
茅台不利用好自身品牌的价值开辟性价比高的渠道,反而在白酒领域坐吃山空,在早就成熟的低端酒市场里跟江小白、郎酒等酒厂内卷,打价格,如果他们的运营人员是这么玩的话,那我看茅台就真离死不远了。
对于茅台来说,守住白酒的傲娇,守住其高溢价,然后在与自己核心产品不冲突的领域谋求“亲民”,这是非常务实的商业运作。
而为了迎合某些人教条一般的理念,放弃自己高端酒的溢价优势,强行与同行在低端市场内卷,这才是纯纯的二傻子行为。其结果不仅会把茅台的品牌形象败光,把飞茅的溢价给击穿,也会招来同行的猛烈反扑,致使其腹背受敌。
商场如战场,统兵者必须有清晰的战略思维,要追求性价比,要扬长避短,要避实就虚,要少树敌,要多团结,不然这仗肯定打不好。
而我们有些人对于商业运营毫无经验,成天就跟泼妇骂街似的,对着各行各业纸上谈兵,指点江山,一副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老娘我什么都懂完了样子,真要让这类人去做点实际的事情,让她去实操一下商业运营,我看不知道得闹出多少笑话来。
写文章针砭时事,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当写文章的人脱离了实际的生产,脱离了社会的实际运营,且还依然一副自己懂完了的模样时,那么其写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会失去价值。
诸葛丞相曾这么批评江东群儒: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任何社会要健康地发展,都一定要远离此种小人之儒,而求王阳明之“知行合一”。
最后,讲真,吼什么白酒会消亡的时候,是不是该反过来审视一下自己什么模样。你一个满嘴跑火车,成天纸上谈兵,搞情绪输出的自媒体都活得好好的,人家有场子有产品有销路甚至有品牌效应的茅台酒怎么会消亡呢?
戏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