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缅甸做诈骗95%的人都是自愿过去的
公安干警老张从2021年开始从事反电诈和劝返营救工作。他说,在自己接触到的案例里,“95%的人都是自愿过去的。”缅甸这个滋生野蛮与暴力的电诈聚集地,在一些人眼中却是淘金的目的地。他的判断也符合官方数据,根据国务院联席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累计审查缅甸回流人员43786人,偷渡人员10589人,70%的偷渡目的是从事电信诈骗。带着月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幻想,他们偷渡越过边境,来到缅甸电诈园区。
偷渡者绝大多数是男性,56%的人在20-30岁。他们普遍学历较低,初中文化占69%。缅北诈骗公司不设学历门槛,又开出高薪,迎合了他们想要快速致富的心理。 即便了解去缅北从事电诈的风险,许多这样的年轻人还是禁不住金钱的诱惑。
我从事反电诈和境外劝返解救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仅仅是在我们市,偷渡去缅甸的人员就有1600多人。在我接触到的案例里,95%的人都是自愿过去的。从偷渡的地方到中缅边境,要走七八个小时。边境布下了铁丝网和无人机监控,还有民兵巡逻,这些人不可能意识不到其中的风险。但他们还是去了,抱着去缅北淘金的幻想。
我们有句俗话,叫“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做这份工作确实有很多无奈。我曾经在云南边境拦下一个人,苦口婆心地跟他解释,“去了之后你就是别人盘中的菜,他们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他不听,我给他买了回家的机票,他回去后又想办法偷渡出去了。
自愿待在缅北的人主要是80后和90后,几乎都是男性。其中一些人在国内欠了钱,或是有案底。他们学历不高,大部分人只读完初中,毕业后就成了“街溜子”:骑着高转速的摩托车在街上转,天天打架斗殴,也不找工作。近年来我们这里拆迁,一些家庭拿了补偿款,就被这些人拿去赌,钱败光了,混不下去。他们没什么技能,又看不上三五千一个月的工作,就想铤而走险,去缅北诈骗挣快钱。
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缅北打人的视频,但他们看不进去,一心只想搞钱。诈骗犯隐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招工信息,月薪两三万,有些人不明情况就跑到云南去,去到边境,上了车,到缅甸就回不来了。
有的手段更为隐蔽:通过在缅甸,柬埔寨或泰国的网红,展现穿金戴银的生活,吸引人过去。还有亲戚骗亲戚,朋友骗朋友,“在这边一个月几万块钱,吃香的喝辣的”。这些人怀着侥幸心理,想着对方能力不强,还能在缅甸赚大钱,自己也可以试试。他们不知道,其实对方过得不好,所谓的“穿金戴银”只是营造出来的人设,目的是把人骗来,这样才不会挨打。
目睹了电诈公司的残忍,有些人马上就后悔了,但还有更多人在金钱的诱惑前动摇。电诈公司老板基本上一年能收入一个亿,中层的“业务骨干”,年收入也有几百万。我们之前查封过偷渡的两姐弟带回国的资产,有三百多万现金,加上金表,房产,总共有一两千万。
我手机上有几千个偷渡人员及家属的微信,要了解每个偷渡人员的外号,所在公司的城市,公司外的标志性建筑物等等。他们工作时被主管看到发消息会挨打,所以我还要给每个人备注工作时间,有时凌晨三四点还在跟他们聊天。
劝返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被公安机关列入网逃的人员,我劝他们现在回国算投案自首,有立功情节,可以减轻处罚。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是告诉他们家庭的情况。
能最后促使这些人下定决心回来的,一定是他们最亲的人。有些人赚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些。家里总有一两个人是他在意的,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妻子孩子。我就去找社区干部,一个个了解他们家庭的情况,让最亲近的人来劝说。
有次我们甚至和家属演了一出戏。父母去医院开了假的病危通知书,我们还录了老人家躺在病床上打吊瓶的视频。把病危通知书和视频发给孩子后,他马上就下定决心回国了。
针对特别顽固不化的偷渡人员,我们把他们父母带到云南的中缅边境,让父母在那里给孩子打视频。接通视频后,父母通常都一直在哭,劝孩子赶快回来。有的孩子一脸茫然,以为父母真的要来缅甸找他了。看见父母哭,承诺会尽快想办法回国。这个方式很有效,父母在边境线上住了不到一周,孩子就决定回来了。
想回国只有两种方式,要么逃跑,要么给电诈公司老板赔付放人。他们从招人的“代理”手上买人,到了边境再由“蛇头”偷渡出来,每个人的成本少说也有几万块钱。电诈公司要求的赔付款越来越高,以前十几万元,现在都要二三十万。在我们这个四线城市,这笔钱足够一套房子的首付了,对一些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