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谁都有事业编制,目前公立医院人员的身份,主要有以下四种↓↓

【本文来自《多名医生称加班没有加班费,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y
  • 公立医疗机构统一都是事业编制?

    一看,你就是个外行。

    现在公立医院的编制,大部分都是企业编制好吧。

    医生的基本工资是很低的,奖金和绩效挂钩。也就是从病人哪里挣得越多,他的收入就越高,因为医院是个企业,要靠看病收费来维持运行,这就是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过度医疗的实际原因。

除部队医院外,绝大多数医院都是事业编制,通常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从2016年开始,国家曾试图采用当年科研院所改制一样的方式到2020年取消高校和医院的事业编制。但在国务院出台的“十三五”医改规划中,提出的仍然是“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 

就浙江而言,据我所知,杭州在总结抗疫期间成绩的时候还曾经提到过“公开招聘3名援鄂医护人员为事业编制人员,破格晋升10名援鄂医护人员专业技术等级”

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并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具有事业编制。目前,公立医院人员的身份,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编在岗人员。这一类人员进行事业编制登记,个人拥有事业编制,非常稳定,可以说还是事业编铁饭碗。可以调动去其他单位。医院领导,科室主任以及主治以上的医生,护士长基本上都能拥有一个事业编。

2.员额备案制人员(各地叫法不同),多见于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现在采用的都是这种定编定岗不定人的方式,即把单位的编制数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但不会把这些编制具体放到个人的头上。也就是个人不拥有编制,只占用所在单位编制,离开本单位(或者本行政区)即无效。这类人员不能跨区域调动,不能转公务员身份,但是在本单位(本行政区域)可以提拔晋升。

3.人事代理人员。身份比备案制低一级,算是与单位签合同的合同制人员,没有编制,没有正式提拔晋升机会(只能担任低级职务),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

4.聘用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一线医生和护士这些人做着医院最底层,最累工作的人一般都是聘用制人员。同时,他们也是最没有保障的,随时可以被医院辞退掉。因此,才会出现各地将编制身份作为参与援鄂医护人员的奖励。

医院有事业编的人就就好比拥有“铁饭碗”,工资由财政兜底有保障,而且在晋升、职称等方面更有发展。而编外人员的工资则全部是由医院自行承担。编内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医院行政人员占用大量编制,在编人员享受铁饭碗反而不做事等等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