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强调,生或不生,本质上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

【本文来自《赶超韩国,印度女人也不生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看文章里面并没太多不生的内容,我仅就标题发挥一下。

我一直强调,生或不生,本质上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

我祖父祖母那一代人,在经济上显然不如如今哪怕比较贫困的人群,那一代人大多数都会选择生育并且还都三胎四胎乃至更多……把四亿人口变成了十亿。

从印度的人口模型,不难得出印度的生育高峰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扭转趋势的。

同样,研究过李承晚时期一穷二白的韩国也会得出相似的结论,繁殖种群的意愿是随着朴卡卡汉江奇迹后发展现代化之后才逐渐降低生育率的。

本子情况会有点特殊,大体也是。

按着这个趋势,越南会是下一个。

由此我们可以粗陋的得出一个结论:生育率同经济发展弱关联性的逆相关。

但是欧美国家并没有如此明显的相关曲线,我们只能说,在全球化发展中,占据我们这个供养机器的社会会出现这种现象。

谁接受了欧美的产业转移,并且颠覆了固有的文化社会模式,追求西方引进的精英=效率=成功=财富这个逻辑的社会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被西方异化成了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概念。并且很自然的以经济人的思维和视点看待世界,社会,自身——因此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成了终极目标,那么为了族群为了社会的生育行为,怎么算对个人都是负收益的。

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在追求效率和个人成功中,为什么西方大部分人并没有同我们一样的选择呢(他们的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曲线都不如我们亚洲国家一样峭拔)?是不是说明他们教给我们的本就是错的?

让我们试着从文化角度解这个不定方程。

他们的社会主体并不是经济人,而是上帝的牧民与羔羊。通常比喻都会有着多层次的关联性,结合符号象征方面的粗浅学问,羊本身就代表交配和繁殖。那么上帝羔羊自然有义务不让上帝的藩篱里空空如也——也就是繁育的文化需求。

请原谅在下絮絮叨叨到这里才图穷匕见——文化,就是文化因素决定了人口走向。

在下冒昧的聊一下中华文化,想知道我们这个农耕文明的底色,读《诗》: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从这首大雅生民中,我们大致窥伺到先民对于生育的态度,我们不用经济学的方法论分析农耕和人口的投入产出——一些人学了个亚当斯密就能套用到一切所有,我要说的是单单从诗中,就能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对于生育的态度,因为我们这个文明有传承的自发性需求,及夫子之后,我们这个底色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内化到每一个个体的民族责任文化责任就是自强不息,以不息的种族承载厚德——儒学,即中华文脉。

而今我们逐渐放弃生养,是不是从文化上我们放弃了华夏民族的责任了呢?是不是恰恰放弃了文化认同进而导致的拒绝传续呢?

那么或许只有回归中华正统,探索出底色是中华文化的现代文明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答案呢?

以上,多个维度超出我的能力认知范围,姑妄言之,姑且听之……在下不惜贻笑大方之家,只希望能入有识之士的眼,为解决我们民族社会贡献一点智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北京市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1
最热 最早 最新

  • 天下我嘴笨
    此评论已被屏蔽
    生育率下降是社会分配问题的体现。
  • 天下我嘴笨
    此评论已被屏蔽
    先别急着套用“成本收益的分析”。你是认为,应该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倡议生孩子,对吗?谁是社会?谁代表社会?各位普通人是社会的一员吗?
  • 天下我嘴笨
    此评论已被屏蔽
    不需要套用你所说的“成本收益的分析”。你是认为应考虑到社会发展需要倡议生孩子,对吗?谁是社会?谁代表社会?各位普通人,是社会的成员吗?生育率下降是社会分配问题的体现。
  • 天下我嘴笨
    此评论已被屏蔽
    不需要套用你所说的“成本收益的分析”,你认为应该要为社会发展考虑而倡议生孩子吗?谁代表社会?单个的普通人,是社会成员吗?生育率下降是社会分配问题的体现。
  • 玩火者必吃烤串
    个人觉得生育率和社会贫富差距也有很大关系,经济和福利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现在普通人比上一辈人不知道好了多少,但生育率比不了上一辈人,因为大家的比较对象是同代人王思聪,嗯……听说他的宠物狗戴四块苹果手表,自己日子过得狗都不如,生孩子以后哪还有钱买四块苹果手表啊?
    赞同。
    之前的孩子大多放养教育,再叠加时代动荡,人的命运起起伏伏,这样情况下自求多福,健康平安便是满足。而今,不患寡而患不均。
  • 全部楼层
    天下我嘴笨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060178&s=fwzxfbbt 观友的好文,您可以看看。
    别说什么三座大山了,先想想这个观念的诞生和植入你的脑海的过程吧。
    明摆的事,你还睡不醒,继续睡。
  • 天下我嘴笨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全部楼层
    guan_15554637202602
    三座大山是人民群众自个套在脖子上的吗!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060178&s=fwzxfbbt 观友的好文,您可以看看。
    别说什么三座大山了,先想想这个观念的诞生和植入你的脑海的过程吧。
  • 天下我嘴笨
    此评论已被屏蔽
    三座大山是人民群众自个套在脖子上的吗!
  • 全部楼层
    天下我嘴笨
    所以说您看问题的角度太片面,难道解放前生育四五个甚至七八个的家庭,有奶粉钱看病钱?
    这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人们的观念的变化,更加重视人命、更加重视教育等等,才会让人觉得什么都得最好的才能要孩子。却看不见,解放前那个一家好多孩子的时候,夭折几个是常态。而今天,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已经到了,不愿意经受一点挫折病痛的地步,军训不愿意去,成绩不能比较。
    日子过的好了,人的要求更多,是正常的。但要看到更深层的文化变迁的影响。
    以前人口死亡率多少?看你的贴子,视人命为草芥,心有多硬呵,简直是没良心,夭折几个是常态,心有多黑啊
  • 天下我嘴笨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guan_15554637202602
    如呆孩子奶粉饯.看病饯都没有,你说不是经济问题
    所以说您看问题的角度太片面,难道解放前生育四五个甚至七八个的家庭,有奶粉钱看病钱?
    这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人们的观念的变化,更加重视人命、更加重视教育等等,才会让人觉得什么都得最好的才能要孩子。却看不见,解放前那个一家好多孩子的时候,夭折几个是常态。而今天,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已经到了,不愿意经受一点挫折病痛的地步,军训不愿意去,成绩不能比较。
    日子过的好了,人的要求更多,是正常的。但要看到更深层的文化变迁的影响。
  • 全部楼层
    乡野一村夫
    虽说现在总体生活水平比过去高,但要知道,在八几年至九几年,农村家庭靠在家种田能供得起自家孩子上大学,现在能吗?现在必须靠父母外出打工才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学。
    1994年以前,我国高校是不收学费的,学生仅承担教材费用和生活费用。即便如此,当时有不少来自农村地区的同学,经济仍旧很是拮据,每月往往有几天只能以白米饭、淡馒头和咸菜果腹。
    1994年高校扩招后,开始收费上学了。一方面,高校学生人数翻了数倍不止,另一方面,每年哪怕四五千元的学费也是农村贫困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上述情况正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巨大影响:既增加了供给(商品服务的数量种类都空前增加),又加剧了贫富分化。
  • 全部楼层
    joy_blade
    赞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分配制度也属于经济基础层面。而作者列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属于上层建筑。
    目前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大多数源自周朝,而据考证,周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这点区别于商),在农业时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支撑中原地区庞大统一的农业王朝是具有极大意义的。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社会生活领域是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虽然大家勒紧裤腰带建设国家,但彼此经济权力、乃至人格权是平等的。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几十年后的今天,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在深度广度层面已经影响到国人自出生到入土的各个阶段。社会分配制度导致的经济权力不平等乃至人格权的巨大差异,引发传统文化信念的坍塌是客观存在的。
    对此,长期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逐步涤荡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而短期看,我国如何改革分配制度(绝非劫富济贫),令广大青年人对于建设家庭、繁衍后代重新具有信念,才是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服务的真正体现。
    虽说现在总体生活水平比过去高,但要知道,在八几年至九几年,农村家庭靠在家种田能供得起自家孩子上大学,现在能吗?现在必须靠父母外出打工才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学。
  • 玩火者必吃烤串
    个人觉得生育率和社会贫富差距也有很大关系,经济和福利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现在普通人比上一辈人不知道好了多少,但生育率比不了上一辈人,因为大家的比较对象是同代人王思聪,嗯……听说他的宠物狗戴四块苹果手表,自己日子过得狗都不如,生孩子以后哪还有钱买四块苹果手表啊?
    赞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分配制度也属于经济基础层面。而作者列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属于上层建筑。
    目前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大多数源自周朝,而据考证,周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这点区别于商),在农业时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支撑中原地区庞大统一的农业王朝是具有极大意义的。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社会生活领域是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虽然大家勒紧裤腰带建设国家,但彼此经济权力、乃至人格权是平等的。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几十年后的今天,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在深度广度层面已经影响到国人自出生到入土的各个阶段。社会分配制度导致的经济权力不平等乃至人格权的巨大差异,引发传统文化信念的坍塌是客观存在的。
    对此,长期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逐步涤荡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而短期看,我国如何改革分配制度(绝非劫富济贫),令广大青年人对于建设家庭、繁衍后代重新具有信念,才是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服务的真正体现。
  • 全部楼层
    观察者1945 作者
    注意,我用了一个峭拔来修饰这个曲线,或许这个词对您过于生僻以致无视
    我当然知道欧美生育率下降,可是并没有奔着亡族灭种的曲线坡度走啊。明显和我们遇到的不一样
    你没看见我回复后面那一句吗?
  • 观察者1945 达瓦里氏,任侠平生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作者
    70赤兔
    但是欧美国家并没有如此明显的相关曲线------不懂能不能查查资料,别在那胡哔哔。欧美国家生育率早就下降了,全靠移民撑着。
    注意,我用了一个峭拔来修饰这个曲线,或许这个词对您过于生僻以致无视
    我当然知道欧美生育率下降,可是并没有奔着亡族灭种的曲线坡度走啊。明显和我们遇到的不一样
  • 但是欧美国家并没有如此明显的相关曲线------不懂能不能查查资料,别在那胡哔哔。欧美国家生育率早就下降了,全靠移民撑着。
  • 生存压力问题,以前人多力量大,花的少挣得多,现在资源有限,挣得少花的多。
  • 个人觉得生育率和社会贫富差距也有很大关系,经济和福利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现在普通人比上一辈人不知道好了多少,但生育率比不了上一辈人,因为大家的比较对象是同代人王思聪,嗯……听说他的宠物狗戴四块苹果手表,自己日子过得狗都不如,生孩子以后哪还有钱买四块苹果手表啊?
  • 勿多虑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常思二一
    经济上去了,个体想更多自由了,所以就不想生了
  • 都要保楼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