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年了,还在拿别人的鞋子卡自己的脚呢?

都2023年了,还在拿别人的鞋子卡自己的脚呢?不同政体不同所有制的国家真的有“可比性”吗?什么人均GDP,基尼系数,人均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等等等等

举例说明:

1、我们广大农村的宅基地、责任田怎么“计价”?这种大范围、无差别基于“土地国有(集体所有)”的普惠制度还有几个国家具备?这份“价值”怎么计价?怎么货币化?

2、我爷爷留下的“公房”(原来单位分配的,28㎡平房)旧房改造一次性给替换成65㎡安居房,我母亲那套单位分房也类似,这两套合计170平米的房子基本没有花钱就拿到房产证。这个“福利”怎么计入一系列“国际指标”?那些国际上制定“国际指标”的人大概率脑子里就没有这种概念吧?“什么?种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有这事儿?”----这大概才是他们的正常反应。

还是希望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多思考一些具体的、贴合中国人传统、文化、文明需求的“指标”吧,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都是这个星球的“独一份”“例外”,真的不适合拿那些所谓“国际标准”衡量得失成败。

无他,没有比我们的亲身感受更真实更有效的“指标”了。多从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着手,少搞一些哗众取宠、涂脂抹粉的“国际比较”,下大力气在“建立社会理性共识”上,尽早磨合出“理性的公共服务需求水平”,不要扣扣索索、踟蹰不前,也不要步子太大扯到那啥。有共识同努力,早日完成伟大复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