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

有些人认为情分大小,小情指儿女私情或舐犊之情、伦理之情,总之是不超出家的范围的;大情是关乎天道、历史、人民、国家的,近乎理想、志向、伟业,由情向志发生转化,小情是情,大情是志。而其实这是不对的。

不论是情也好,志也好,都应该以情为旨归,没情要志干什么?再大的志,如果没有情在,就失去了目的,有可能违背人性,因为人是靠情活着,不是靠志活着。

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有一句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按诸全诗,李贺是反对对金铜仙人拆送的,对金铜仙人充满同情,在“衰兰送客咸阳道”这样悲凉的环境下,老天爷要是有情的话也会因有情而衰老,何况真正有情的人乎。所以这句不能理解为:老天爷正是因为无情才永远年轻,进而理解为老天爷就应该无情,正是因为无情才当上老天爷。

这样错误的理解确实有,北宋石学士石曼卿有一对句,出句为“天若有情天亦老”,对句为“月如无恨月长圆”。月亮不能常圆是因为有恨的缘故。当然这只是戏句。不过这说明李贺的这句诗很有名。

不过这句诗更有名是因为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是化用这句诗,年年重阳都一样,以证明天没有老去,没有老去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无情了,人有情就易老。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直接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有情不是正道,无情的沧桑才是正道,沧桑就是天道,天道是可以以万物为刍狗的。

类似天道的还有历史、国家、人民等,追求这些东西当然就是大情了,大情是志,是理想、志向、伟业,是可以不要、不顾小情的。

天道等可能真是无情的,但人不是天道等那些东西,天道等那些东西是概念、是意识,而人是具体的,有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天道等可以存在一万年,经历无数沧桑的折腾,可人生七十古来稀,一次折腾就要命。所以人是有情的,人要有情,人不能干无情的事,无情的事都违背人性。

武则天可能也有伟大的理想,天下治理得也可能不错,但这个不错恐怕只是表面的经济不错,至于世道人心那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因为她为自己的伟大理想而杀害一个亲生儿子,接连废黜两个亲生儿子,实现了自己伟大的当皇帝的理想,这一定给天下人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看看太平公主、韦皇后、武三思的做派就知道当时社会已经是多么的违背人性。

像为了伟大的理想而轻易抛弃妻子,甚至卖掉儿女,不顾妻子儿女的死活,这种人会有多大的爱心去关心人民,人民总不成比他的妻子儿女还亲吧。我们见过很多危害国家社会者是孝子慈父,没有见过一个戕害子女的人是爱人民者,理由无他,人性而已。

所以有志者先要有情,有大志者先从儿女私情、舐犊之情、人伦之情做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