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其需要熟悉相关技术、并检索出具具体审查意见情况,所以专利审查速度还可以啦
【本文来自《目前中国专利的主要问题并非简单审查制度问题,而是缺乏对中国技术发展程度的自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wangqiang2zz2
一篇论文,从投出到得到审稿意见,大约要一个月。我投的JACS,一周就接收了,现在被引600次。
专利审查这块,独立审查原则,慢得离谱。一般是一年时间。一年时间处理一个案件,太能拖延了。假设处理了一个月,中间停止,过三个月再看,思路早忘了。远不如几个人一起讨论,相当于集中优势兵力,反而最节省时间。所以,这是一个管理问题,一个组织力量团结力量办大事儿的问题。
专利是涉及法律层面的权利、甚至将来专利转让后的经济利益纠纷的,所以,专利审查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的。
另外,专利制度设计时,专利文件一旦提交,任何内容(除了错别字之类小问题)都是不允许改动的,不像学术文章发表,后续可以修改、补充或者勘误。所以,从此角度而言,专利和文章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从专利审查和文章投稿角度而言,杂志社接受的文章基本是同一学术领域文章,审稿人也基本是业内大专家、大学者,稿件也通常会依据具体研究方向不同分配给不同专家审稿,对于领域内研究情况基本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审稿相对快是正常的。
但专利审查时,由于知识背景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等原因,尽管审查员审查员的是相关领域案件,但不可能熟悉所有研究方向、所有研究类型的专利案件,这也就意味着其需要消化、理解具体专利中的技术内容(例如,审查员上学阶段研究的可能是金属材料方向,但专利案件可能是陶瓷材料),加上专利文本的法律特点,也就意味着其不可能很快就做出准确判定。注意一点,专利审查当中,给审查员分配案件(或者说审查员提取案件)时,不是按照审查员的具体研究方向、熟悉的技术方向来分配案件的,通常是按照专利分类号来分配的(那个分配号是有人专门分配的,但有时其实是不准确、甚至错误的)。
就专利审查量而言,每个审查员每年负责案件通常在100件左右(平均每月8~10件案子左右),但注意,通常情况下,不是审查员拿到一个案子后就立马做出授权或者驳回决定,每个案件要发出一两次、甚至三四次审查意见。所以,参考前述,也就是说,在不熟悉、或者说至少不完全熟悉相关技术方向、技术领域情况下,每个审查员平均每两三天就要处理一个新的专利申请(这期间还可能要针对以往案件发出审查意见),考虑其需要熟悉相关技术内容、并且需要检索和出具具体审查意见情况,其实速度也还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