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如今落魄成这样

作者 | 小 乔

来源 | 视觉志

时隔多年,发哥又演“赌神”了。

新片《别叫我“赌神”》阵容很强:袁咏仪、方中信、已经去世的廖启智……然而口碑却不尽如人意。

片中的发哥,不再是意气风发的“赌神”,而是落魄潦倒的“赌鬼”。

这部电影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赌片”,“赌神”只不过是一个噱头,用来制造一些情怀罢了。

500

500

      图源:《别叫我“赌神”》剧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香港赌片”就和“烂片”画上了等号,让人很难再有所期待。

然而曾经,它作为一个现象级的电影类型,切切实实地发出过耀眼的光芒。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时不时地怀念起那个香港赌片的全盛时代。

500

500

赌神高进

500

赌神音乐:卢冠廷 - 赌神 电影原声

即使你不是香港电影迷,但只要这个BGM一响,相信你眼前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赌神左脚右脚一个慢动作,缓步走入赌场。

500

穿西装、戴领结、梳背头、吃巧克力……对于80、90后来说,《赌神》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刻在血液里的经典。

它的故事很简单。

发哥饰演的高进,由于赌术精湛被誉为“赌神”。

因为一次意外,他丧失了记忆,被华仔饰演的小刀捡回家,行为举止仿佛一个几岁的孩子。

500

500

      图源:《赌神》   

而在此期间,他的堂弟高义露出了狐狸尾巴,不仅逼死了他的妻子,还联合别人一起想暗中干掉他。

最终,高进恢复了记忆,并且通过一场豪赌对决,打败了对手、赢回了自尊、报仇了雪恨。

虽然剧情简单老套,但当时的“鬼才”导演王晶,集结一众明星,将这个故事讲得十分精彩。

500

500

      图源:《赌神》   

尤其是发哥与生俱来的气质,简直将高进这个角色演活了。

此后,赌神有了具体的形象,这个角色也成为了继《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之后,他的又一个银幕经典。

500

500

      图源:《赌神》   

《赌神》一经上映,反响热点,甚至打败了成龙大哥的《奇迹》,成为当年的香港票房冠军。

直到今天,很多电影里的名场面,依旧经典,还在网络时代衍生出很多表情包,比如“赌神刷牙”;

500

“赌神鼓掌”;

500

以及被无数人收藏却不敢拿出来用的——“老师,发卷吧”;

500

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说到香港赌片的代表作,《赌神》无疑是最成功的一部。

但要说到香港赌片的“开山之作”,那可是早在十几年前就诞生了。


500

香港赌片兴衰史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博彩业兴起,很多人通过买六合彩、赌马等方式一夜暴富。

不少香港人就将希望寄托到了这些东西上面,做着依靠赌博发财的春秋大梦。

也就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赌片诞生——《吉祥赌坊》。

500

影片上映于1972年,邵氏出品,延续了其一贯的动作风格,有些情节因为过于血腥,还颇有一些Cult片的味道。

不过与其说是赌片,它更像是一个“反赌宣传片”。

其中展示了不少老千的手段,揭示赌博给人带来的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以赌制赌,以暴制暴”的人物塑造颇具开创性,以至于后来的赌片,设定多少都延续于此。

500

《吉祥赌坊》上映后成绩不俗,甚至顶住了同期李小龙电影的冲击,这也让导演张曾泽一跃成为邵氏新贵。

之后他趁热打铁,又拍出了两部赌片,分别是李修贤主演的《恶霸》和《大老千》。

这三部电影,就构成了香港最早的“赌片三部曲”。

500

1976年,导演程刚拍摄了一部《赌王大骗局》,与此前“苦大仇深”的三部曲风格截然不同,更具有娱乐和喜剧性质。

片中很多拍摄手法直到现在还在沿用,比如分段报幕式的叙事结构,重要人物分别描写和最后集结……在当时还都是相当新颖且吸引眼球的。

500

500

      图源:《赌王大骗局》   

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奠定了日后赌片的基本故事走向,即:以两方仇怨展开大赌局,最终在赌桌一决胜负。

由于这个设定过于经典,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赌王大骗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赌片。

500

500

      图源:《赌王大骗局》   

1980年,王晶的老爸王天林做导演,拍了一部由谢贤、汪明荃主演的经典电视剧《千王之王》,大获成功。

谢贤“四哥”的昵称,汪明荃“一人可抵十点收视”的典故,都从这部剧而来。

500

500

      图源:《千王之王》   

值得一提的是《千王之王》之后,TVB集结原班人马又拍摄了一部《千王群英会》,并找到因《上海滩》走红的周润发来饰演男二号。

那时候的发哥,还不是“赌神”。

500

500

      图源:《千王群英会》   

不过,虽然这些年来不乏有佳作问世,但说到底,赌片类型还是没能出现一个现象级的、足够改变整个影史的作品。

直到《赌神》的出现,香港赌片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出圈”。

此后,相关的作品成井喷势被产出,甚至形成了一个“赌神”宇宙。

500

不仅有“刀仔”翻身做主角的《赌侠》系列,还有星爷加盟,风格幽默的《赌圣》。

有意思的是,《赌圣》一开始只是刘镇伟看到赌片太火,跟风拍的。

他只用了5个小时就写完剧本,一个月就拍完了电影。

但就是这么一部“跟风之作”,上映之后直接拿到票房冠军,还成为了香港首部破4000万票房的电影。

500

500

      图源:《赌圣》   

除了人物故事延续的《赌侠》《赌圣》,还有毫无关系的《赌霸》《赌尊》……那个年头,就连和赌片八竿子打不着的电影类型,都要安排一些喜闻乐见的豪赌桥段。

比如同样由王晶导演的动作片《城市猎人》,里面就加入了黎明饰演的赌神角色。

500

500

      图源:《城市猎人》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由此,香港赌片正式进入了黄金时代。


500

不只是赌片,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然而,就像那句“盛极而衰”,90年代后期,赌片逐渐式微。

1999年,王晶找到星爷,想接着老爸曾经的IP,拍摄一部千禧版的《千王之王2000》。

当年“初出茅庐”,想拜赌神为师的星仔,如今自己成了师父。

500

500

      图源:《千王之王2000》   

仿佛是一种传承的同时,也成了一首绝唱。

正如我们看过影片之后,能记住的除了王晶的“肥螳螂”,好像再无其他了。

500

500

      图源:《千王之王2000》   

千禧年之后,虽然偶有《雀圣》系列、《哩咕哩咕新年财》等麻将类型的赌片,让人眼前一亮;但无论从口碑和影响力来讲,都没法和过去的赌神宇宙相提并论。

500

500

      图源:《雀圣》   

赌片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一方面源自于人们观念上的转变。

曾经豪赌一掷千金,逆风翻盘的大梦,做一做总归要回到现实。

更不用说,赌博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

即便是开创了赌神宇宙的王晶,生平最痛恨的事情正是赌博。

500

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其实在这些电影中和“赌”沾边的人,多数没有好下场。

贯穿在《赌神》系列中的“新加坡赌王”陈金城,坐牢、残废、吃枪子,临死还要求仇人帮自己报仇,可谓是短暂风光,却悲惨一生。

500

赌神高进虽然通过豪赌赢得胜利,但身边最爱的人总是因他而死,仿佛是一个魔咒。

赢到最后不过孤家寡人一个。

尤其是到《赌神2》,这一悲剧宿命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赌片的娱乐性和这种悲剧宿命,形成了一个不容易调和的矛盾。

500

500

      图源:《赌神2》   

除此之外,市场口味的变化,以及单一类型电影创意的枯竭……都使得赌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以至于后来的《澳门风云》系列,当发哥再次穿上赌神战衣,却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一个时代的氛围,总能创造出一个时代的经典;

但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经典终将会被另一个时代所取代。

其实,回顾香港赌片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赌片其实就和曾经香港的僵尸片、恐怖片、功夫片等类型一样。

并不是某一个类型在走下坡路,而是一个时代正在落幕。

曾经的那些辉煌,也一去不复返了。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   乔

微博: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