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 开始排队IPO敲钟
科技成果转化浪潮之下,越来越多教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最典型的莫过于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今年5月,固高科技IPO获准注册,李泽湘教授即将迎来人生第一个IPO。早在1999年,李泽湘携手同校教授高秉强、吴宏创办了固高科技,专注于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探索产研结合。
今年4月,人工智能软件公司第四范式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立于2014年,第四范式源自另一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与学生戴文渊。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杨强教授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三十年,是国际公认的人工智能全球顶级学者。
无独有偶,今年1月,达梦数据科创板过会,78岁高龄的创始人冯裕才走向聚光灯。退休前,他曾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在1988年担任助教期间就研制出中国最早的数据库原型,并于2000年创立了达梦数据。
而一个月前,国产手术机器人独角兽思哲睿成功过会,身后的教授天团亮相——创始人杜志江1991年考入哈工大,一路读到博士并留校任教,从讲师一路升级为教授。2008年,他开始担任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带领由众多同僚组成的研究团队走上医疗机器人开发之路,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思哲睿。
另一边,武汉大学遗传学教授杨代常带领禾元生物在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在闯关科创板IPO;博动医疗去年9月向A股发起冲刺,联合创始人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涂圣贤;而另一位上海交大教授——盛鑫军与几个80后学生创立的节卡机器人,则有望成为“国产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回顾这几年,一群大学教授走上IPO敲钟舞台: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第一股润迈德,联合创始人霍云龙是上海交大力学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光伏微逆第一股禾迈股份,身后站着一位80后浙大教授杨波;而“美妆界华为” 巨子生物,其灵魂人物是中国西北大学教授范代娣……浩浩荡荡。
这一幕背后,是硬科技大潮下,中国创业门槛越来越高,“技术派”强势崛起。
回想多年前,“寒酸的院士”一直深深刺痛着我们科研者群体,如今形势正在改变——技术造富时代来了,未来我们有望看到越来越多的教授告别冷板凳,站上IPO敲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