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在俄乌冲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看到观网对俄乌战争有个有意思的评论,大意是,「俄国对乌发动战争违反国际法,与北约东扩根本两码事,性质严重的多」。今天又闲的慌,于是写了长文,等写完点发布才发现对方的评论已经被屏蔽了。不甘心一轮功夫白费,只好发个贴,日后作为素材也好。
这种观点很容易让人直接从因果的角度直接辩驳,也就是北约东扩导致对乌军事行动,的角度出发进行辩驳。不能说没道理,但有点底气不足的地方在于:「世上总有人吃大便,你不能就学人家吃吧?」。所以这种观点更适合从底层,更具必然性的逻辑出发进行分析反驳。
所以评论从「国际法的属性」以及「美俄共同促成俄乌战争」两个角度反驳说明。
国际法的命门
国际法与国家法律有所不同,于国家而言法律得以执行是因为政府的存在。国际秩序,乃至国际法并没有一个类似政府的实体。国际秩序得以运作的前提是大家原意遵守,而原意遵守的前提是,遵守它总体来说符合自身的利益,或者说违反它所产生的代价会得不偿失。如果没明白这点就片面妄谈非法合法,就好搞笑。
一般认为世界两个半霸权,分别是中美俄。政治学里对霸权的一种定义就是在特定领域能够违抗国际秩序而无法对其实施有效惩戒的能力。中美分别在不同的领域,科技、贸易、金融、军事、文化等具有霸权能力。而俄罗斯几乎只在军事上具有霸权,所以一般被认为只是半个霸权。美国是最噬无忌惮使用其霸权的,而且是全方位的使用。而中国是最克制使用的,尽管他明显在多个领域具备这种能力。但是霸权必然是外溢的,它不只是能力,它还是事实本身。即便不主观动用,也会产生被动影响。
所谓的国际法,戏谑的说,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差不多。只有法律之名而几乎不具有法律之实,并非我们日常中意义的法律。它只有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和共识,特别是霸权国的认可的情况下,才具备有限的法律效力。法律的尊严在于其被执行的高确定性,而不是被破坏的高确定性。将国际法称作法律实在强人所难。即便讼棍国美国,也只在对自身明显有利的时候才提及国际法,在绝大多数的环境下,他更原意用的词汇是order,秩序,而不是law。
凯恩斯当年预言,《凡尔赛和约》终将导致二战的逻辑就在于,《和约》完全无视德国的安全和发展需求,而德国的实力在一战后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没有足够力量的实体为一纸和约作担保的情况下,没有约束力的条纹将被力量无情撕碎,用扭曲、激烈的方式重构与其实力相符合的新秩序。
于俄罗斯而言,无视我的安全需求是不是?说我不合法是不是?把乌克兰摁地上摩擦,把乌克兰领土变成俄罗斯领土,也没有人能奈我何,这就是国际新秩序。更何况俄罗斯,一方面遭受数十年各领域的制裁;另一方有美国作为国际秩序头号破坏者在前面扛着,被一个大流氓说自己是小流氓根本就不在乎。
这就好比老王和老李两人一直不对付,老王时常言语挑衅,老李嘴笨,法治社会平日只能忍了。一天两人意外流落到无人岛。老王继续他的嘴欠,老李上来就一顿揍。老王不忿到,「你居然敢,这违法。。。」,老李两眼充满看弱智的眼神,上来又是两拳。。。
别忘了这么一个现状:尽管22年2月24日联合国通过了143个国家赞成但不具约束力谴责性质的表决,但后续的发展,除了40多个国家(主要是欧美日),全球130多个国家,继续甚至加深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那些所谓的制裁国家,也都或多或少的持续各类型的贸易。用戏谑的方式演绎这130多个国家:「老俄你怎能这样摁着小乌摩擦呢(打两巴掌就算了嘛)?太野蛮了,我得谴责谴责你。但有一说一,你跟小乌不对付可不影响咋两哈,咋两得继续来往做生意。」这就是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上的【重要作用】。
我很怀疑有多少所谓的「俄粉」,之所以很多人似乎更愿意看到乌克兰被俄罗斯痛扁,除了不认同欧美的所作所为之外,更多的是在嘲讽欧洲以及乌克兰政客的政治短视,缺乏基本政治素养,而看起来粉俄罢了。
平头百姓当中有你这般见解的并不奇怪,好笑的是欧洲和乌克兰这些所谓的议员、总统,居然和你一般见识。尤其是欧洲,居然致自身利益于不顾附和英美升级冲突规模,致使自身成为乌克兰以外最受打击的区域。这不单是可笑,更是可悲。直接陷国家及欧洲于泥沼之中,其失智程度远胜拜登10倍不止。
美俄共同促成的俄乌战争
如前面所说,俄罗斯国力衰败,只在军事领域上具有霸权能力,这就意味着,安全上一旦遭受巨大压力,他在其他领域几乎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可用,而安全对国家而言又是最底层最基本的需求,这就必然迫使俄罗斯动用他的军事霸权能力。北约无视俄罗斯的安全需求持续东扩必然遭受俄罗斯的军事报复。这并非预见,而是必然。
这类似于当年古巴导弹危机。当年美国威胁警告将动用军事力量解决古巴问题,而苏联则确认美国的威胁是真实确切的,最后主动退出;
相对的俄罗斯也对北约的东扩同样发出了军事方面的威胁警告。美国也同样确定威胁警告真实确切,其证据在于拜登当初精准的,发出俄罗斯军事行动警告。但俄罗斯的威胁只能针对欧洲,无法对美国直接施加足够影响。最终结果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威胁直接无视,甚至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在俄乌战争爆发头几天,拜登至少3次连续强调美国及北约绝不直接参与。平头百姓或许只知道嘲笑美国「怂了」。但在政治上却是极其明显的信号:这是美国对俄罗斯再三保证,不会直接参战,为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去除最后的顾虑,为原先的小打变成打大排除「阻碍」。除此以外,欧美几乎等于明言了不把战争扩展到俄罗斯境内。1年多的战争,乌克兰没有对俄罗斯境内实施有效的威胁,这不但是乌方能力方面的问题,还是乌方持续获得欧美的军援的放在台面的前提条件。
如果美国真要吓阻俄罗斯,哪怕不用北约的介入作为威慑,只要保持过往的沉默也会使得俄罗斯投鼠忌器。直到今天,普遍认为,俄罗斯动用的军力(人员)仅为20%,并没有形成压倒性,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北约和美国的趁虚而入。但美国反其道而行,拜登的【再三】强调根本就是避免他那「失智」的人设影响俄罗斯的判断,强调不介入的有效性。这种形式的强调在他上台之后仅此一次。
而后续,俄罗斯在行动之初的迅速,一副闪击基辅的架势,然后马上又表现的十分的拉夸。这除了实力的问题以外,很可能与其最初的预设的目标有关。在俄罗斯最初的官方发言把自己的军事动作称为「特殊军事行动」,对标的很可能是「克里米亚」。也就是说是一场规模相对更大一些的「教训」而已。
从理性的角度上看,俄乌冲突升级会严重伤害到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可能在俄方预设当中,乌克兰并不会死磕,欧洲也完全没理由毫无节操的拱火。然而俄罗斯可能低估了乌克兰和欧洲失智的程度。。
乌克兰马上全国动员,欧洲不顾自身利益极力附和美国,一起高呼「战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极魔幻的场面居然就发生了。将原本充其量只是区域性的军事冲突,在极短的时间内上升到国际军事冲突。这奠定了美国美滋滋---乌克兰死翘翘---拉欧洲垫背背夯实基础。
俄罗斯早期的快速邀请和谈,经历几次反复(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是美国在背后搞破坏)之后开始对乌克兰的领土大面积发动进攻和占领,乃至于到最后直接杀伤乌方有生力量为军事目标。政治上可以解读为,控制冲突规模,展现军事实力以及摁地上摩擦。
这种局面,从各方官方的发言上看,很难说能抓到具体实证,但在政治上其信号却非常明显(不能说100%,也能说8、9不离10)。这一步步下来,当前的局面根本不是俄罗斯单方面促成,而是俄美双方你一步我一步下的明棋,是双方共同促成的局面。如果说俄罗斯违反国际法,那美英绝对是「猎人」序列的「阴谋家」,不,「阳谋家」。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退一步说,这总能解释为,战争是为了捍卫国家安全。但美英作为域外国家却深度参与其中,制造加深区域动乱的指摘却无法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