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捷:淘票票X优酷让中国电影进入全场景时代

作者 / 曹乐溪

为阿里影业自己的活动站台,发言后跑去参加互联网影视论坛,又马不停蹄回来接受媒体采访.....赶场成为了李捷在北影节的关键词。

这种忙碌,多少与“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与优酷电影负责人”的超长职位前缀有关。经过新一轮阿里大文娱架构调整,在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的带领下,阿里影业与优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业务整合打通,院线电影和剧集投资制作被统一并入影业。

“如今是一个团队汇报给我,现在已经开始轮岗了,”李捷表示。“在电影业务上不要再用淘票票和优酷来区分,只有‘阿里电影’。大家最近如果看到我朋友圈,有一些官宣的东西,所有logo都是淘票票X优酷。”

500

这种整合,让阿里影业拥有了包含网络点播、会员付费,线下观影在内、全场景的视频放映生态,再加上此前淘票票×灯塔×云智组成的新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影视制投宣发环节,全链路的打通会带来哪些化学反应?

500

“淘票票×优酷”的想象力:

全场景观影时代来临

首先是内容业务的优化整合,剧集方面实行制播分离,优酷成为更纯粹的网络播放平台,旗下原有两个剧集工作室并入阿里影业;在电影方面,优酷退出院线电影投资,所有院线电影的投资宣发集中到阿里影业,优酷负责院线电影网络点播和版权以及网络电影投资。

明确的业务切分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为了彻底打通。尽管整合只有短短几个月,淘票票X优酷已经开始试水品牌联动,比如举办《复联4》线下观影,淘票票黑钻会员与优酷VIP会员在观赏新片的同时,还能在优酷上复习《复联1》和《复联2》。

而针对错过影院放映期的用户,李捷表示优酷目前正在实现线上预约提醒,此前这一功能在网络大电影领域较为普遍,既服务于用户又可以提前监测影片的网络热度。

“我们所有业务的设计背后是对用户的价值研究,用户观影习惯主要就是院线和线上观影,”李捷认为。“有一些院线票房不好的电影在网络上播放很好,这是用户群差异问题。院线电影大家对口碑和评分很在意,但在网络上更喜欢轻松、网感强的。”

“所以第一个构想是,我们能不能打造出一个覆盖电影和网络观影用户、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无线观影场景,当大IP出现时线上线下播放形成闭环,这是生态的力量。”

其次是大数据的打通,为影视宣发和观影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目前优酷与淘票票在电影想看、预约、评论与预告片等视频物料方面已经实现打通,其中《复联4》想看指数突破300万,超过其他平台的数据总和。数据规模化与全场景化,能够更为精准地针对不同场景用户偏好进行分类指导宣发。

未来还有会员权益的打通,以线上线下的“常旅客体系”提升用户观影次数、优化观影体验。将更多优秀艺术电影引入优酷是今年的一个重点,阿里影业还与全国艺联合作,计划用3到5年打造全球最大艺术电影粉丝的网络社区“爱艺之城”。

“艺术电影观众人均观影17次/年,属于鉴赏能力非常高的重度电影用户。他们平时缺少交流分享空间,要么是等着电影节把片子引进来,还有一个是看盗版。”李捷坦言,艺术电影宣发非常难做,但这恰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把优酷和淘票票打通后,用户既可以选择在院线看到节展影片,也可以在优酷上足不出户欣赏点播的艺术电影。

“下一步有没有这种可能?”他还抛出更进一步的想法,“比如用户办一张会员卡,这张会员卡可以随意线上线下观看N次。”

最后是人才培养的打通。据介绍,此前阿里影业的“A计划”、优酷“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及“早鸟计划”已经融合升级为“薪火计划”。扶持的首部长片电影、由阿里影业出品的《野犬笔录》获得北影节创投“最具投资价值项目奖”。

500500

互联网“杀死”电影院?

李捷:院网同步不是好模式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院线电影市场不容乐观:票房缩水16亿,观影人次同比下跌15%。与之相对应的是北影节论坛上贡献的一组数据: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上院线电影点播付费与版权收入,约能占到电影总票房的20%——这还是单片付费只有5-12元的情况。

资本退潮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失势?很快《复联4》的一票难求就打了众多从业者的脸。正如李捷所言:“没有需求疲软,都是供给不足。好内容太少,大家觉得浪费时间浪费钱。互联网最大的本质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没价值的内容你看三分钟就可以不看了,所以好多身边的人说不着急看电影等着网络上线,因为听说‘片子一般’。”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在李捷看来,阿里影业会通过线上口碑评论、预告片播放和线下强化小聚场社交属性,拉升C端上座率;影院方也需要把服务做到极致。“确实有些影院我去了以后觉得,用户还不如在家看电视。能不能先把停车位搞定?如果电影院可以送好喝的奶茶和炸鸡,是不是上座率可以上三四个点?”

线下观影服务滞后、体验不佳、时间成本过高等因素,让院网同步发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争议焦点。但李捷坚持认为,现行定价下的院网同步并不是好的模式,“如果一部爱情片同时在电影院和网络平台播,电影院买票30,网络平台只需要几块钱,显而易见大家都会去网上看,影院可以关门大吉了。今天有嘉宾提出如果院线同步,网络比院线贵才能成立,这个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而在大洋彼岸,互联网视频巨头Netflix正寻求收购好莱坞大道上的埃及剧院(Egyptian Theatre)。尽管交易尚未完成,种种猜测已经众说纷纭:此前已经与部分连锁院线达成放映合作,Netflix发力线下是为了把重磅自制推上大银幕,还是想要掀起影院革命?

撇开院网之争,互联网很有可能成为文艺片等“小片”分线发行的重要渠道。“我觉得文艺片走网络(发行)是特别好的方式,多数情况下影院排文艺片靠的是情怀,靠赚钱没戏。”李捷透露,优酷刚拿了一部电影奥斯卡纪录片《徒手攀岩》,“这部电影去院线肯定完蛋,但我们还是把他的全版权拿了,想做一个院线和网络协作的模式。”

500

另一方面,随着去年《大蛇》在优酷分账票房突破5000万天花板,网大市场商业模式的成熟化已经一目了然。“网大我很看好,我更愿意叫它网络发行电影。”李捷认为内容精品化与电影团队入局是今后网大的趋势,同时和院线电影一样,网大未来可能出现单片点播付费的方式。

500

互联网改变中国电影:

阿里影业的野“薪”

互联网革命席卷中国社会的15年间,中国电影产业也在数字化浪潮中飞速向前。但李捷表示,电影总体还是中国所有行业里数字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行业,目前阿里影业构建的淘票票(To C)、灯塔(To B),云智(To 影院)产品矩阵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初级阶段,制片管理、预算管理、特效管理等多个环节仍需完成数字化。

“从2019年到2022年,我们的目标特别明确:观影决策最大平台,全链路宣发数字化,影院新零售数字化。”收入并不是李捷的优先考虑,“我们发现阿里很多业务越不考虑财务,财务效果越好,越想赚钱反而越赚不到钱。”

好莱坞依靠华尔街、硅谷以及犹太人实现工业化的路径不可复制,中国电影需要更为本土化的探索。通过数字化推动工业化进程是可见的出路,但解决不了创作和内容环节的工业化。

在他看来,中国电影工业化需要三股力量,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其一,另两股则是用户审美的提升与需求多元化,以及兼具创意和技术的中青代导演崛起。

“很快会出现一批年轻导演,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熟悉新技术对电影的重要性,愿意用最新的技术场景改善制作过程。”李捷以乌尔善导演拍摄《封神》三部曲为例,“所有特效都是导演自己的公司做,当他完成《封神》的时候,也意味着中国将出现一家特别牛逼的特效公司。这已经超过了原有导演的思维,而是用现在商业企业管理的思维:平台化,流程化,标准化。”

500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一批年轻导演携票房口碑双收的作品横空出世,背后均有互联网公司的助力。业界常说阿里影业连续押中《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流浪地球》等爆款,但比起推出爆款,通过平台生态促进影视人才的薪火传递才是奥义。

据阿里大文娱“薪火计划”负责人李静平介绍,对于青年导演拍长片时面临的种种困难,“薪火计划”将为其提供更多实战机会。

“我们拿出阿里拍摄广告片纪录片的资源让导演练习,或者让他们跟一些大导演的剧组,在实践中学习。很多青年导演拍过自己的作品,但没有长片实践的机会。在跟组时不仅能打通方方面面,如果他跟导演或者这个项目很贴合,可能这个导演会做青年导演的监制。”

比起谈到灯塔和云智时的理性分析,聊“薪火计划”时李捷更多带着情怀与野心。“我给静平一个KPI:5年或者10年后的全球四大电影节,会有某导演领奖时说,我非常感谢阿里大文娱有一个‘薪火计划’。把一个不会拍电影的人培养到现在,这就是我们的成功,这就是阿里的成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