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认为,忍受艰苦对那些穿军装的人而言,虽然是高贵品质,但也是家常便饭

【本文来自《老红军王玉清逝世,系课文《金色的鱼钩》原型人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上小学时候读到过。现在看来小学的一些课文的内容以及质量上反倒超过了自己当时所读的中学的一些课文,但也可能是启蒙心作怪,初次接触的总是认为最好的.....

做为军队大院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一些事情,会认为忍受艰苦对于那些穿军装的人,虽然是高贵品质,但也是家常便饭。而草地以及红军长征的艰辛,在当时我看来,只是另一种特别的,令人羡慕的生活经历与方式了。

真是年轻呀,可当时的我又怎么知道艰苦为何物呢?毕竟当时还是好奇心为主的年龄啊!这是多么童真的年代啊!

鱼儿的美好以及鱼钩的制作,在当时我看来,是尤为有趣的,也蛮符合箴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

长大后没有自己制作过鱼钩,仅仅是自己动手捕过鱼以及烹饪过鱼而已,这种感觉估计还没有课文中的那种自己动手的感觉充实吧!

当他们最终将要走出草地,老班长去了,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带着任务完成的喜悦以及内心的充实而去。

相对于现在浮躁的城市生活,未免不是一种更好的生活吧!

虽然革命情怀在某些时候其实等于宗教,但是不能否定,能带给人内心充实的感觉的,一定是贯彻到底的人生。有这样的人生,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