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斗机的性价比

前几天写了《关于中型机和重型机价格和使用成本》,讨论了中型机的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大约是重型机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与飞机的大小等相关。后来有人提出说只看比例说明不了问题,需要看性价比,需要能打赢仗。那就谈谈个人对这个性价比的看法。

我估计不少军迷在说所谓性价比时基本是单机对单机的性能和价格来说事,的确会需要这方面的衡量,毕竟单机作战能力是战场对战斗机作战能力调动的单元,这方面的衡量是必须的。不过,作为普通军迷,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这些作战能力该用什么办法来衡量呢?如何打分,如何去得出性能价格比。在飞机设计手册上,针对作战性能评估的内容大概有70页,基本属于纯方法论方面的,而实际的评估显然要更复杂的多,也需要更多实际飞机的具体参数,而军迷实际上即没有实际飞机的参数,也没有切实靠谱的评估方法,军迷们的所谓性价比讨论,很自然就成为空对空的讨论,最后都变成是口水仗,除了说出自己的立场(所谓屁股在哪里)外再也没有别的。譬如一些人就是要说重型机比中型机性价比高,那么中型机比轻型机如何呢?譬如最近传言巴基斯坦和印度冲突时枭龙击落了苏30,那么怎么评价苏30和枭龙的性价比?

那么就有人会问,既然你说的性价比都是空对空讨论,那你还说个啥?我在这篇文章中要说的是:所谓性价比评估实际上还需要考虑更多东西,而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某个方面,需要站在更全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采购战斗机的决策显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有限的军费,面临的诸多日常训练和作战能力培养、日常警戒和可能面临的军事冲突等,这些是个包含能力建设和军事作战调度指挥的众多事项的集合,而不仅仅是单个战斗机和战斗机的对比,下面简单说说个人对这些事项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军迷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只看采购不看全生命周期费用,没有注意形成战斗力需要训练和维护

在看到军方多少多少亿时候,不少军迷以为随便拿出多少百分比的钱就可以采购他们希望的某个机型,但是他们忘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采购只是初步的,形成战斗力是需要训练的,战斗机时需要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费用中采购只占一少部分,买得起还得用得起,用得起才能将人员能力训练到位。战斗机并不是放到那里就能形成战斗力,而是需要人员培养到位后才能发挥战斗力。战斗机的完好率也是一个重要事项,作为一个复杂机电产品,战斗机也需要维护,缺乏维护使得战斗机出动率不高,不能上天的战斗机谈不上所谓作战能力的。

误区二:考虑都是单打独斗如何如何,而不从排兵布阵角度考虑问题。

不少军迷考虑问题是单打独斗式的,但是真正打仗到底应该怎么打,他们并没有考虑。而如果把作战场景摆出来时,估计一些人马上就乱了,譬如要武装统一台湾,需要多少飞机布置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出动什么飞机和多少架次带什么载荷作战,在遇到外来干涉时该怎么办?如果碰到重大损失时该怎么办,有对手在其它方向牵制该怎么办?

实际上,排兵布阵不是简单事,因为空中作战的典型特点是不能飞机留空时间有限,战斗机需要降落加油补弹和维修,飞行员需要吃饭和落地休息,这就在一定时期空中存在可能没有自己战斗机的情形,从而让对手有了可乘之机。典型的,中东多次战争中,以色列早期(获得三代战斗机之前)在战斗机性能和数量并不是非常有优势的时候赢得重大胜利,一方面得益于以色列的飞行员高超的训练水平,另外一方面也在于作战指挥和排兵布阵,很多时候飞机被击毁并不是在空中被击毁,而是在地面被击毁。

排兵布阵的重要事项是关于一定数量的战斗机的调度和使用,如果没有一定数量,那么在调度和使用时一定会捉襟见肘,这就是为何一些国家在购买战斗机时既要有一定质量,还要有一定数量,因为要维持空中有战斗机保护就必须有数量,没有数量的话就会让空中出现空挡让对手去利用。实际上三代机时出现F-16和F-18,就是因为重型的F-15和F-14在数量上要满足要求成本太高,所以采购了大量的轻中型的F-16和F-18。

误区三:高估自己低估对手

随着国内作战飞机的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一些人对国内军事装备的信心大增,但是增加到自傲就有点过了,譬如动辄是碾压F-35如何如何,说的F-35不堪一击。实际上,F-35的信息化融合程度、感知能力和网络作战能力很强,其生产量会非常大,如果F-35真的那么不堪,美军是不会大量装备的。美军在研制飞机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出现半程下马一些飞机,典型的如F-111,在军队认为的确不合适时他们会做调整。事实上F-35在美军红旗军演、航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能小瞧。另外F-35建立起一整套全球的维护体系,这对F-35的持续作战能力尤其是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高估自己和低估对手方面还包括对周边军事作战的乐观估计,典型的就是有些人视第一岛链为无物。实际上,第一岛链美军驻有重兵,而且美军退出中导条约,这意味着美军可以在第一岛链部署中程导弹威胁我们大陆沿海重要经济区域。还有这些年我们重要的工业和服务业都部署在沿海,都是在美军驻扎地的打击范围内,譬如韩国西海岸到山东距离只有不到500公里,譬如长崎到上海是700-800公里,譬如嘉手纳到上海也是800公里左右,而F-35在带2吨重型炸弹时包含部分低空突击过程的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对于第一岛链而言对方并没有什么重要经济目标,所以对方一旦攻击我们非军事目标我们损失会非常惨重,对经济和社会影响巨大,而对方军事目标本身抗打击能力强,即便有损失也远比经济目标被攻击后的损失要小得多。

上面三个误区,本质上是站位不够高和思考不够全面引起的。军迷如果想要真正搞清楚战斗机装备和采购更深入需要考虑的事项,就得去设想自己是战区司令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如何排兵布阵,减少自己的损失而去赢得战争,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考虑需要什么样的战斗机和需要多少架的战斗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