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予青: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逻辑和对中国的挑战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近日合办了第179期上海发展沙龙,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原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能力建设和培训部部长邢予青先生在沙龙上作了题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逻辑和对中国的挑战”的演讲。

他认为全球化并未停止,未来的全球化更强调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中国是过去20多年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最大获益国。中国为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风险,短期的策略是积极进行中美之间的谈判,并努力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长期的策略是打造更多的跨国公司,并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变化。以下是他演讲的详细内容。

500

图片:上海港

一、全球价值链与世界经济

现在很多人说全球化已经停止了,会出现逆全球化,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全球化依然存在,还在继续,只不过过去的全球化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未来的全球化是一个多元目标的全球化,强调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国家安全非常重要,而经济效率实际上是排在后面的。

全球价值链和通常说的供应链有什么区别呢?全球价值链是创造一个产品全部价值的所有工序,包括研发,产品设计,零部件的制造、组装,批发和零售。任何一个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必须有一个主导企业来组织和运作的,比如说苹果公司进行组织和运作的,并且所有工序必须是由位于不同国家的企业完成的。在一个全球价值链的链条上,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由合同契约来保证的。全球价值链是21世纪产品制造和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全产业链的国家,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担心供应链转移呢?你要了解主导组织和中国企业产能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中国有最全的产业链,但是我们却担心如果沃尔玛不给我们发单,耐克不让我们做鞋,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引用苹果CEO的一句话,“我们做制造业的方式是,我们关注所有国家,看看每个国家的居民都有什么技能,然后选择最好的。”是苹果在考察全世界哪一个地方有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能力,然后苹果就选谁,这就构成了苹果产品的全球价值链。

500

图1:iPhone X的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对整个世界经济有什么样的贡献?经过测算我们发现,1995年全世界出口的35.2%来自于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贸易,全世界GDP的9.6%来自于全球价值链的活动。到了2018年,近一半的出口都是依托全球价值链实现的,对GDP的贡献达到了12.1%。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实际上依赖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500

图2:全球价值链对世界出口和GDP的贡献

二、全球价值链与中国的出口奇迹

中国是过去20多年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最大获益国,美国都没有中国获益多。中国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呢?第一,获得了收入;第二,获得了就业。美国当然也获得了收入,但是美国没有获得就业。我认为现存的经济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的成功之谜,我出了一本书《中国出口之谜》,主要论点就是:过去30多年,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中国的出口奇迹。

传统上,经济学用比较优势、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规模优势等贸易理论来解释出口,这些理论隐含着下面的假设,第一,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完全由该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第二,一个产品的全部制造程序都是在一个企业完成的,或者至少由在一个国家内的企业完成的。这些假设完全不对。

全球价值链有三大溢出效应,即品牌、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全球销售网络。这三大溢出效应,让价值链上的非主导企业,就是中国企业,克服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品牌和网络销售的壁垒,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如果自己是做企业的,想把商品卖到日本、卖到美国,我能在哪一个店里销售,这个设计他们喜欢不喜欢,是不是很头疼?但是如果你作为耐克、H&M或者优衣库的加工商,你都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告诉你怎么做,做什么样子,他们负责销售。中国企业家加入价值链以后,就能享受这些溢出效应,和主导企业一起生产。

三、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行动

全球价值链这么好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系统,现在走到了十字路口,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挑战来自四个方面。第一就是中美贸易战。第二是中美之间的技术脱钩。第三是新冠疫情暴露的全球价值链的脆弱性。第四是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方向是什么呢?是韧性,就要使价值链能抵御自然灾害、流行疾病以及地缘政治危机,并保障国家安全。日本和美国都希望生产药原料的企业回到自己的国家,比如说日本政府就鼓励在日本开设生产药原料的工厂,日本政府补贴一半。还有友岸外包,为什么日美要联手重新打造半导体价值链?因为美国一家无法重新构造半导体价值链,这个时候就需要和有共同想法的国家一起来做。

重构全球价值链不是纸上谈兵。2021年美国公布了一个重新振兴美国制造业的文件,提出政府出资2500亿来重振四大产业,分别是半导体、大容量电池、重要原材料以及药物原料。所以希望大家做电动车行业或投资电动车时,不要对于中国电动车的崛起太过于乐观了。因为电动车是汽车的未来,汽车这个行业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来讲,都是支柱企业。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日本和美国都要造自己的电池。

日本的股市,在过去三个月天天涨。就是因为现在日本成为了美国在重构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最有利的帮手。2023年5月18日,日本首相岸田在东京接见了半导体七大巨头,谁都不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日本政府已经批准了2万亿日元支持半导体补贴。TSMC(台积电)在熊本投资了一个半导体工厂,2024年就开始量产。美光在日本计划投资36亿美元。日本也新成立了Rapidus半导体公司,这个公司是由丰田和日本其他七大公司组织的,准备在北海道2025年开始量产,日本政府补贴3300亿。英特尔在收购一个以色列的公司,这个公司在日本有两个工厂,收购以后英特尔在日本也有工厂了。

四、中国如何应对

短期的策略是:

第一,中美之间要进行积极谈判。必须取消对中国加征的25%关税,这是导致全球价值链重新布局的一个特别大的因素。中美之间应该成立高级别的中美双边贸易和投资委员会,不是开一次会就结束了,这是一个固定的机构,美方有很高级别的官员,中方也有很高级别的官员。大家定期开会,收集中美两国企业所反应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是要把所有的问题积到一起就开始打贸易战。

第二,我们在还要积极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从增加值的角度看,我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所获得的增加值比向发达国家出口更多。

长期的策略是:

第一,中国是要打造更多的跨国公司,中国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企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不必要过度担心供应链的重构,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中国企业壮大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必须的过程。

第二,我们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变化。说中国是全球价值链的中心,那是从供给的角度。如果从需求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心。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供给大于需求的时代,由于技术进步,几乎任何产品都过剩,所以拥有需求的国家拥有更大的博弈能力。中国加入CPTPP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考虑单边开放。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市场,中国的增长潜力也比美国高。在商言商,很多企业是不愿意放弃中国的。过去我们开放的目的是,你来这里投资,造完东西出口,这是我们过去的逻辑,一直是这样下来的。现在实现单方面开放,也许更会有效改变环境,这就是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可以对冲现在全球价值链脱中国化的不利趋势。

(来源: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