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之十一:回忆当年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情况

1985年,18岁的我参加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从重点大学、普通院校,一直到大专和中专,全部填了。

班主任很担心地问我:万一,我是说万一,这次你没发挥好,就不准备读本科了吗?你这么填志愿,万一考的不够理想,很可能被大专甚至中专录取,那就再也没有机会读本科了。

我一脸坚定道:谢谢老师!如果这次没考好,我不准备复读了,不想让家里增加负担。

班主任老师:你家条件不是很不错吗?你家长不是很支持你读大学吗?

我笑:但是我不想那样......

谢天谢地,那次超常发挥,居然进了一所教育部直属的三流重点大学,而且是第一志愿的专业。

此外,1982年考高中时,我也曾闹着要报考中专,因为读中专有津贴,而且能早早上班实现经济独立。是祖父母和父母找来我的大伯、大伯母、姑姑、姑父,大家一起给我洗脑,最后我才勉强同意报考高中的,而且讨价还价要求第一志愿必须是初中母校、一所上海市虹口区录取分数最低的区重点中学。最终,我以可以考入除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外所有在虹口区招生的各级重点中学的分数,进了自己初中母校继续读书。

我很顾家,很心疼长辈们的付出,不愿增加他们的麻烦,这与家里经济条件没有太大关系。而且,对我自己升学的选择,从不后悔,年龄越大越觉得当年的自己实在是太明智了,没有做力不能及或勉力而为的傻事,这辈子活得很轻松自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