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过人之处

历史上的刘邦算是个奇人,虽然算不上文盲,读过些书,《史记卢绾列传》记载:“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但也只能算是识字而已。

刘邦非同寻常的本事在于,他有惊人的判断力,张良给韩伯和项羽讲《太公兵法》,都是听得一头雾水,唯有刘邦一听就懂。而且你要知道,给刘邦出主意的可不是张良一人,能够从一大堆馊主意中,找出那个唯一高明的意见,实在是天纵之才。

当然,刘邦早年混迹于市井,被父亲称为“无赖”,也是一身的毛病。但刘邦能做到知错就改,从善如流,如进入关中后迷恋金钱美女,经张良劝告后能够果断割舍,并“约法三章”,赢得民心。为后来赢得天下打下了基础。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陆贾在刘邦面前谈论《诗经》《尚书》。刘邦骂道:“老子骑马打下天下,诗书有啥用?”陆贾反问道:“骑马打下的天下,难道可以骑在马上治理吗?”刘邦马上有所领悟。让陆贾

整理历史,将古来国家之兴亡,历代政治之成败的事情和道理,写成文章,刘邦读后大加赞赏 。并立刻采取行动,开始重用儒生,以文治理天下。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非常人能及。

刘邦自己也承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知人善任,让最杰出的人才在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才能,这才是刘邦成功的秘诀。

然而,不管是慧眼识珠、从善如流,亦或是知人善任,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格局,再好的判断力也是白搭。有些人不愿意改正错误,并不是判断力不够,而是胸怀和格局不足,终究还是流入俗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