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百年 云冈石窟头像“回家”

  • ‘石材的情况比较复杂。花岗岩、大理石只是最粗的分类,里面具体的成分,乃至晶体颗粒大小都有讲究。就像各地的煤矿,里面挖出来的煤质量是不一样的。’

    请问古西方的雕刻技师如何判断晶体颗粒大小及石材材质的硬度,还是他们选用的材质凑巧符合需求。

    难道古亚洲及古美洲也凑巧没有这种石材用于雕刻?还是古代亚洲美洲文明凑巧没有发现这种石材?

    如果真是有类似的石材未被发现,而被现代人发现后且用于雕刻,那么若干年后这件物品的表面会否‘如新’?

    其实不论什么石头放到硫酸内都会冒泡,也就是说都会被腐蚀,玉石比理石的硬度大是公认的吧。中国考古出土那么多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所以很多人怀疑是有依据的。除非西方考古发现了古代石雕防腐工艺,否则这种质疑的声音将随着国人的自信与开智会越来越大。

    确实是抖机灵却并非脱离实际。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