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六、七十年代不挨饿的人,都是干部的亲属子女

  • 你不但不讲逻辑,还撒谎,什么三年苦日子“严格说是只有1960年春夏青黄不接的两三个月,麦收后饥荒就解除了”——两三个月就解除了,如此轻松就跟没发生一样,把生产队头头训一顿不就得了?还要在62年开什么全国性的七千人大会?另外,你说没听到过“不如建国初”,那是你没听到,我可听到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也许是你一个人能吃饱,所以根本就两耳不闻窗外事。总体来说你写了洋洋洒洒这一大篇,其实都是充满了矛盾的。我可从来没有否认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哦。我在帖子的里面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对于生产力和政策的关系我的基本观点是如果生产力不是有以能发挥其优势的政策作为支持,生产力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在这个时候,政策变化就成了决定性因素了——这也是我的一贯看法,前面可都是有限定词的,比如“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是你却胡说什么我认为“只要政策,不发展生产力也行”,你这完全是栽赃。第一,三十年的什么农田建设、化肥农药当然重要,但也没啥值得夸耀的。因为统治者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搞建设,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朝鲜战争后的韩国不搞建设?台湾不搞建设?韩国的发展让其很快成为发达国家,为了利用他的发展势头助力中国的经济,中国改变了只承认朝鲜的政策转头与韩国建交。而对台湾则是大力邀请“国军”回乡来参与经济建设,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你有什么值得吹的?为什么不是别人来引进你的模式?第二,相比其瞎折腾来,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就是我说的政策的改变才是让人民吃饱饭的根本原因。对造成三年苦日子原因中央的一个结论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什么意思?你告诉我?另外对那十年的后果,中央领导层有人的看法就是“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这不都是政策让生产力效果不佳,到头来不得不重新来过的一个明证?你问我“要是早知道一个“包产到户政策”就能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何苦瞎折腾三十年?”其实就这个问题中央从5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争论了,大批人是支持包产到户的。大秘书田家英到四川蹲点后提出的建议就是“包产到户”,是因为有人强力压制这个做法,才造成了包产到户直到78年才全面落地。所以你这个“何苦”,对从来支持包产到户的那一派来说根本就没意义。此外,我也可以反问你啊,既然你帖子里一提起那三十年就是生产力大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那还要改革开放干嘛?你还那么支持改革开放干嘛?不是多此一举吗?

回复3

  • 回答你的前一个帖子很长但被删除了,可能有敏感内容没通过。前面话题的太敏感,不说了,各存己见。就回答你最后的反问也来一个反问,八九十年代已经有了摩托车,现在买汽车干吗?不是为了追求好上加好吗?我的观点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追求和标准,就拿现在情况来说,再过30年回头看看现在,有的人认为现在“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可能有的人认为现在“苦不堪言”,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标准,说“那时的人民安居乐业”没错,通过改革开放,现在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也正确,就看你自己的经历和追求目标了!
  • 看了你这洋洋洒洒的帖子,感到逻辑混乱,又臭又长。我已经表明了我的观点,我对“包产到户”是非常赞成和用户的,当年一开始实施是,家是农村的同事甚至部分农民激烈反对,我虽然不是农民,包不包与我无任何利益关系,但也和他们辩论过。我主要是反对你把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功劳全部归功于“包产到户”,认为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观点。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全国来讲,首功应该是前三十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化肥良种的推广使用,“包产到户”政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如同过去的小推车,无论推车者积极性多高,都不如一辆斯太尔重卡拉的多。有了“斯太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必须有劳动者的积极性(包产到户促进)和燃油(化肥、农药)才能充分发挥重卡的效能。问题是,“重卡”是怎么来的?“燃油”怎么来的?还不是前三十年艰苦奋斗的结果?“司机”积极性再高,离开“燃油”(化肥)和车辆维护(农药)“重卡”也得趴窝。不能把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归功于“司机”。这样浅显的道理应该懂了吧?至于部分地区和部分农民能“吃饱饭”,则应归功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全国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来源,与“包产到户”没有关系。另外,即便“包产到户”后,很多农民依然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很大原因是过去的水利设施荒废,遇到大灾之年也会绝产,由此看见农田基本建设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否认。
  • 你这洋洋洒洒一大堆,说的全是表面,包括包产到户其实也是表面的果,而不是因
    你是完全撇开前30年的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不谈,概念偷换一般的把次要的眼前吃饱作为主要因素在这谈了
    如果不是中国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在1950~1970年的建设导致华约北约两大阵营不得不都放弃对中国的围剿,哪有什么1970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你要是想1950~1970年就搞1970年以后的政策,我可以说你现在过得比印度农民还不如(这个前提是如果你祖上是农民的话),但是如果你祖上是非无产阶级的话,那中国1950~1970年为了眼前吃口饱饭就向东西方阵营妥协投降的话,那我估计你现在倒是肯定锦衣玉食了,但是老子可就得在地里人力刨食了,看你认哪个阶级,再来讨论这些事,不可否认的事,包产到户带来的人心趋向的结果就是大量财富向少数人尤其是“干部”身上聚集,你这么热捧包产到户,估计大家也都知道你站哪些人的角度了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