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

  • 黄立 农村,三到一线城市都生活过。 科研转IT。
    思维里家长对小孩只有“溺爱”和“下狠手”两个选项就表明还没有理解问题所在。亲子关系中权利严重失衡,父母对孩子不讲道理才是问题根本。

回复2

  • 星际旅人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赞同。很多人只要看到问题孩子就想也不想认定孩子被父母溺爱了,事实上,中国父母的溺爱一般都是物质上溺爱,但精神上都是控制甚至压制,而且赤裸裸地,手段一般都简单粗暴苛刻严厉。我观察过很多家庭,通常被爱得过度的孩子,即使出现问题,其程度也远不及被粗暴严厉对待的孩子严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老师,她告诉我她父母从小溺爱她,她想要什么如果父母不给她就会躺地上撒泼打滚,我当时吃惊得嘴都合不上,因为她看起来非常理性成熟,她说父母如果单纯就是溺爱那么对孩子即使不好也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真正性格病态的孩子其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对暴力严厉,有意无意在精神上虐待打骂孩子的父母,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这样,孩子就在劫难逃,这是她的体会。
  • 黄立 农村,三到一线城市都生活过。 科研转IT。
    在家庭中本来亲子之间的实力就不平等,加上社会又无法保障子女合法权利(不剥夺监护人身份,《未成年人保护法》事实上不介入家庭纠纷,父母打小孩光明正大不需要额外理由,社会风气只强调孝不强调慈),导致子女极其弱势,弱势到基本的合法权利都无法保障。孩子自知弱势很容易退让,而父母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得寸进尺还觉得理所当然。只要小孩长得大一点,有了反抗的意识和能力,必然会强烈反抗越界的父母,烈度不必革命低。
    父母确认了自己一直没无理由打骂子女,出尔反尔,以“别人家的孩子”为由,以不合实际的高要求指责孩子为乐,无理由的惩罚,贬低子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之后再指责子女不迟。至于“只是偶尔”“以前有,但是现在没有了”“不是我想做的,我不是故意的”“做父母很辛苦,子女就应该体谅”,这种话说说就好了,毕竟这样的逻辑子女可以用来为自己的“不孝”辩护,原封不动地还给父母,不知父母自己能不能像子女那样乖乖忍个十几年?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