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古巴“激进”改革买单?

  • 唉,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呐!

    可惜某些人就是甘当雇佣军赚easy money,也做不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啊。甚至1965年亲华的切·格瓦拉第二次访华回去后没多久就被逼出走,也有着“独立自主”还是“依附型”发展路线之争的因素。

    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导致中古交恶原因之一的“大米事件”时,《人民日报》就曾公开建议古巴通过发展农业生产维护自身粮食安全。而在两国两党恢复交往之后,历次领导人会面也都会将“粮食安全”作为主要议题。

    然并卵……

回复2

  • 古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条件都参与其中了。
    1300万人口很难撑起比较庞大的工业生产,即便是是朝鲜2700万人口也是顾此失彼。这使得古巴的工业品很难有比较优势,量都不够。再加上他还被封锁很难利用国际资本助推起工业化,使之能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正向循环。
    吃大米其实意味着移风易俗。古巴的自然禀赋是适宜稻,作农业的,但历史上受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古巴人底层是吃木薯粉和玉米(其实都是拿来做窝窝头),中高层是吃麦子的,可这2种作物在当地产量并不好。要让他们吃大米就得先开发出适宜当地的菜肴,但是长期摄入大量蔗糖又把当地人的口味给养刁了。所以中餐、朝餐、越南老挝菜在当地何时能推广开,能以此为基础自行改良,这事才有成功希望。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古巴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是伊朗革命的镜像,都是大帐篷革命起步,后者是伊斯兰保守派在胜利后清洗了共产主义者,前者则是共产主义者在胜利后清洗了福音派、原教旨民主主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清教徒分子。对古巴来说,共产主义者最终夺权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投机成分,属于天降横权;1959年初革命军入城哈瓦那时总共不过4000人,封了100个司令,打过最大的仗是格瓦拉指挥的圣克拉拉战役(营连规模),还没怎么打就赢了,大部分干部都没有打过军事硬仗,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作风非常飘浮,而且艺术家、律师、作家的小资气息浓厚。好处是,古巴成了世界上对外公关最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吊打土鳖……),坏处是吹得多,落实的少,制定了一堆粮食生产计划从来完不成,GDP煮数据自己骗自己,和近几十年的土鳖刚好两个极端,而且内政上带有强烈的公知味。这种投机心态在格瓦拉的Foco理论中淋漓尽致,Foco“利用社会矛盾焦点猛烧一把火就夺权”,是典型的西式颜色革命操作,不是扎实的暴力革命理论,半点毛泽东思想也没有。这个理论本身就是格瓦拉出走后带不动群众乃至最后牺牲的根本原因。

    古巴革命期间最接近根据地的东西是劳尔在水晶山搞的第二战线,不靠外援,独立搞起来了一套政府班子。后来看起来,劳尔的实际执政对国家也相对靠谱一些,之前独立当过家,知道柴米贵。(也只是相对菲德尔而已)菲德尔确实为古巴人民谋了一辈子福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实现这一点的方式是不断为古巴人民找sugar daddy,先靠美国媒体夺取古巴民心不战而胜,然后让全国人民被苏联包养三十年,他的白嫖为经济上拖垮苏联作了不小的贡献;冷战结束后又傍上了委内瑞拉。查韦斯每年对古巴的输血可能是和当年苏联一个规模的。委内瑞拉陷入困难后,古巴跟着出麻烦是早就可以预料的,疫情不过压趴骆驼的最后一根杠铃而已。

    说这些不是贬低他们。现在大家都困难,但我也不是当家的,单纯出于小女生感性妇人之仁,真心地希望国家对古巴的支援力度能够大幅提升,现在让他们渡过难关、将来帮他们支棱起来,不要每个月飞过来几万人在美墨边境堵门。影响实在太坏了。但他们自己也必须要自立自强起来才行呢……(小编不要抓主贴,么么哒(づ ̄ 3 ̄)づ)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