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古巴“激进”改革买单?

  • 古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条件都参与其中了。
    1300万人口很难撑起比较庞大的工业生产,即便是是朝鲜2700万人口也是顾此失彼。这使得古巴的工业品很难有比较优势,量都不够。再加上他还被封锁很难利用国际资本助推起工业化,使之能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正向循环。
    吃大米其实意味着移风易俗。古巴的自然禀赋是适宜稻,作农业的,但历史上受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古巴人底层是吃木薯粉和玉米(其实都是拿来做窝窝头),中高层是吃麦子的,可这2种作物在当地产量并不好。要让他们吃大米就得先开发出适宜当地的菜肴,但是长期摄入大量蔗糖又把当地人的口味给养刁了。所以中餐、朝餐、越南老挝菜在当地何时能推广开,能以此为基础自行改良,这事才有成功希望。

回复2

  • 其实大米就是古巴人的主食。

    但当地每年自产只有20万吨左右,还要进口50多万吨弥补需求缺口。所以按古巴1000多万人口算,其人均大米消费量约70公斤,已经超过东亚以大米作为主食的日韩,可能只略低于中国。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首先古巴只有1100万人口。其次,国内很多中文的“各国概况”还是英语见面说how do you do的时代制作的,不能说非常靠谱,只能说与现实连一点边都不沾。大米早就是古巴民族饮食文化中最主要的食材之一,而且是政府配给包里的基本食材,“白米/棕米配黑豆”在古巴菜中的地位堪比鳕鱼和土豆之于英国。古巴每年从越南进口数十万吨大米,浪费的外汇大约5亿美元……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