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产到户的争论真的只是有关包产到户吗?

  • 讨论中能深化很多认识,我告诉你一个事实。
    苏联可是搞过五六十年集体农庄,有名气的领导人大多管过农业,比如著名的”玉米帝“赫鲁晓夫。
    苏联有世界最大的黑土地,在乌克兰,190万平方公里。苏联一直在改进农业管理,但是苏联一直缺粮。
    美国有第二大的黑土地,1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中国有第三大的黑土地,103万平方公里,比前苏联的少了几乎一半,大部位于黑龙江。黑龙江已经开发70%,去年粮产足够养活当年全苏联(相当于人均600斤)。
    你说这是怎么回事,集体农庄(相当于中国的人民公社)怎么做不到这一点?
    苏联可没有中国的问题,全面机械化、化肥充足,良种不缺,土地充足,供养的人口是中国的四分之一。
    除了集体农庄的效率问题,你还能找出什么问题?
    现在俄罗斯是真正的私有农业,每年出口小麦(他也不种稻呀)3000-3500万吨,中国是最大的买家。
    公社化五六十年后,中国也会年年缺粮,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因为效率低,更因为中国要养更多的人口。
    你说工业化加持后必须大规模,错,除了机械化以外,化肥效果和良种效果跟规模无关,有关的是小农经济农业劳动效率不高。
    你分析问题太笼统了吧?
    因此工业化加持,第一点涉及规模,后两点只涉及效率。
    你对集约化的理解也不对,收割机问题是规模效率问题,集约化是另一个问题。
    集约化不是规模问题,集约化是生产附加值问题。
    种粮产出是产值,农业产值不可能高,所以用集约化提高附加值。附加值不是产值,这一点应该不难明白。
    法国为例,农田种麦,收麦后麦茬地养牛(他们不搞一年两季),麦秆发酵作饲料,麦茬吃完吃麦秆,农业以外有牧业。这叫增加附加值,毕竟都是同一块土地。
    牛粪直接还田,提高了来年产量和品质。
    这还是低水平的,然后是小麦生产者联合数家加工面粉,可能的加工成法式面包,专人设法打开市场直接销售,这都是附加值。
    这就叫集约农业。
    公平和效率是否对立,要分时期看。比如苏联农业,公平导致效率低,中国包产,效率压倒公平,其实工业领域更明显,我们就不扩展话题了。
    先讲效率,有钱了再讲公平,只要不忘初心就好。
    现在党在讲公平,因为有钱了,很多过去办不了的事办得了了。
    比如扶贫,过去公社也在办,但是没钱,扶贫就是救济,保证你有饭吃。现在扶贫不得了,要修路通电通网,还要引来企业家办企业,让贫困户不出门就有工作。
    如果没有三十年的效率优先,国家能这么有钱?
    道义评判不能代表一切,没钱难倒英雄汉。
    我很奇怪,以你的军事水平,应该懂得力量不行要撤退,打阻击就可能牺牲阻击部队。
    怎么到了经济上就僵化了呢?

回复1

  • 老兵老兵 保卫祖国流过血,建设祖国流过汗,此生无悔!
    苏联五六十年代以后就没有缺粮了,你告诉我的不是事实,而是谣言,妥妥的公知谣言。譬如1958年苏联的粮食产量1.4亿吨,2亿人口,人均700公斤,比中国现在的人均还多一倍,你也敢说缺粮?
    所以我说你从不看统计数据,就喜欢瞎扯。中国1949年粮食总产量是1.1亿吨,1979年的粮食总产量是3.21亿吨。你只知道年年缺粮,却不知道起步和进步。更无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做出了多大的努力和牺牲才获得的伟大成就。没有人民公社创造的基础条件,还在靠天吃饭的环境下,你搞个包产到户看看?满脑子就是“私有化万岁”,你怎么好意思说你家是军人家庭?
    没有效率的公平和没有公平的效率都是错误的。什么叫党现在讲公平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党的一贯目标好吗?只是有时候讲的少了,出现的问题多了。甚至有时候私有化在理论上占了上风,矛盾就突出了。只能及时加以纠正,党从来没有放弃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就你的认识水平?我不想刺激你呢。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