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猫先生 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唯左也不唯右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里边收录了1949-1976年的文稿批示,当时信阳事件在中央是有讨论的,主席对1960年12月22日信阳地委上报中央的1.5万字的《关于整风整社运动和生产救灾工作情况的报告》于1961年1月1日以“中发4号文件”批转至全党,这个在各党建网站中国共产党大事记板块1961年年份都能得到印证。我把毛主席对这个报告的具体批示转给你看,是告诉你毛主席是看过信阳事件的上报文件,并做出过批示了,首先是确认这件事是得到过最高层讨论过的,不是杜撰的,其次再讨论饿死人数的问题,官方不同统计口径,人数稍有同,但是大数上是相近的。
    信阳事件具体是指信阳专区大面积饿死人事件,并通过卫生部和内务部反应到中央,中央监委负责人董必武同志当时派了调查组来信阳,1960年上半年,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的李坚、李振海处长(其中李振海同志后来留信阳任地委副书记)以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逐县进行了调查统计。他们在报告中说是饿死了105万人。
    然后就是佐证问题,一个渠道是通过地方志上的记载,根据中国知网查到的《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当时的信阳专区包括现在的信阳市和驻马店市,当时整个信阳专区人口1959年是825万人,1960年是747万人。(1958年是850万人)
    根据《信阳地区志》1959、1960年两年信阳地区合计饿死人数59.6万人,《驻马店地区志》1959、1960年两年信阳地区合计饿死人数44.2万人,整个信阳专区195-9、1960年合计饿死人数103.8万人。
    另外在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上发表的《1958-1961年信阳地区的人口变动及其成因》指出,通过查阅大量关于信阳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测算出大饥荒期间河南信阳地区人口损失 125 万左右。
    另一个佐证为当时事件发生期间主政信阳专区的领导干部的回忆文章,比如时任信阳地委第一书记路宪文,信阳行署专员张树藩及其秘书余德鸿的回忆文章,都提到了信阳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如何被中央发现,后续如何处理的,以及当时饿死人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当地的亲人饿死的情况。其中路宪文更是当时信阳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之一,他的反思更值得我们关注。余德鸿也对饿死人数百万的出处做了具体说明。
    最后还有一些人口学领域的报告,中国知网可以查到的南方人口的《1957-1963年河南省人口统计数据考》,主要是回应了人们对于人口统计数据的质疑问题,进一步佐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

回复2

  • 当年信阳的很多饿死人口实际是逃荒去了,过几年又回来了。著名旅美华人作家赵浩生就是信阳人,他在70年代从美国回大陆访问,为新中国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而震惊。他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信阳,深深为当地面貌的改变而振奋。他家和当地熟人的家都没有饿死的。如果信阳真的饿死了那么多人,赵浩生不可能不知道,就不会回美后大力宣传新中国的成就了。
  • 所谓不同统计口径,并不一定就是不同。你说举的中央文件,地方志,回忆录也好,大概率只是依据于同一个统计数据。你觉得在那种饥荒的条件下能够做几次不同的统计吗?而孙经先等人已经严密的考证过,但是的有些统计数据问题极大。学术问题就是学术问题,拿中央文件来压人没有意义。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