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是学霸,她认为天才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超出常人百倍

  • 我不认同天才说。我有个几十年的老友,也是常人眼中的天才学霸。他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这点我丝毫没有夸张。因为我与他看同一本书,我大概要两至叁天,他则半天看完。开始我还怀疑他只是粗略翻过,与他讨论书中内容时,竟发现他每章每节说的都大抵不差。这让我不得不承认,在读书学习效率上,我与他的差距不只一点半点。当年读书时,他花在课程上的时间确实不多,但考试成绩一直都很好,最终他是读完了博士。因此在我们同学眼中,他是典型的天才式人物。我与他是八七年读初中时相识,之后一直铁到现在,对他是太熟悉了。正因为熟悉,才知道他这个天才也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而来的。他家属于书香门弟,他父亲健在时藏书就有数万册,他从小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武侠,历史,科幻,明清等,什么书都看。吃饭,睡觉前,上厕所,闲暇之余有时间就看。他也不是那种书呆子,吃喝嫖赌也样样精通,年轻时也偶尔与我们出去打架。只不过,我们无所事事时在发呆无聊,他却是看书打发无聊。正是因为他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以及比常人多花无数倍的读书时间,从而造就了他远超常人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正因为拥有这些能力,考试则无往而不胜。

回复12

  • 绝大多数的人们口中的“天才”,就是从小培养/摸索出了学习的习惯/方法,阅读了大量的内容,进入了学习的“快车道”,就是看起来学同样的东西,比别人轻松容易。
  • 你把天才理解成生而知之了。其实天才只是学习、理解、融会贯通超常的快而已。你那老友当然属于天才。当然天才也分高低、类别的,肯定也有比他更快的,也有在操作技能,或者语言,或者计算,甚至察言观色读懂人心等不同领域上的天才。
  • 观无妄 自尊自觉自爱自信自重
    神兵非学到,千古不留诀!
  • 花费相同时间下,在某方面达到的告诉比绝大多数人都高的人可以称为天才,而不是花费很多时间实现了某个目标就叫做天才,有些人对数据计算敏感,有些人对数据规律敏感,有些人在图像组织上更胜一筹,这些在生活中都有例子,像我就属于画画完全不行的那种,我无法在脑海里构思出一副较好的画面并画出来,但是有些人天生就会,即使这个人没学过也是怎么画都有模有样,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后天养成的努力只能兑换你的天赋,而不能拔高你的天赋上限,就像上面举例的画画,就算我进美术学院进修画画,最后我也无法进步到和那些没学过但是随便都能画出来的人那样,达到同一个目标我耗费的时间可能比他们多很多很多,甚至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后续的高度,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差别。
  • izx
    天才不是不努力学,但是的方向可能和大家真的不一样。人家有干别的事游刃有余啊。反正我见过同学学霸真的不费劲,没有偏科,课余的爱好可能必普通人还多。
  • 我和你那个朋友差不多,虽然没到一目十行的程度,但读书比人家快,理解力强都很明显,爱读书,也爱玩。上了少年班,也是别人眼里的天才。但我知道我只是早慧,会读书(略读,速读),逻辑思维比较强,因为我见过的天才绝对不是常人付出努力,掌握方法就能接近的。

    参加数学竞赛冬令营的时候,我就见过我磨了大半天饭都没吃,毫无思路的时候,人家不但解完了,而且还用了三种方法,有一种是标准答案范围之外的。顺便说一句,他后来转行干了quant,因为觉得数学太难了。

    我后来学了物理,但在量子力学上卡了一年,直到假期自己用线性代数从头推倒了一遍海森堡的结果才算说服了自己。和同班比完全是倒数的学习速度让我完全丧失了对物理的信心,只能去干生物物理了。

    我觉得真有天才,他们能达到的地方是其他人努力也无也无法触及的,是天才拓宽了人类的范围。但如果只是希望高薪优职,家庭幸福,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毕竟能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接近自己上限的人也很少,能达到甚至突破自己的在心理强度上也可以勉强算个天才了。

  • 我怀疑你是我朋友,可我又没有什么证据
    我读书和你朋友差不多,看很快,所有我大学公共课别人学一学期,我是一学期不看,最后一周看三科。我从小也爱看书,玩各种杂项。可我的缺点自己也很清楚。我中学开始发现我几何奇好,可代数奇差,小时候我还是音乐和美术老师的天敌,她们都恨我,没见过这么差的学生。
    高中后的考试从来没挂过,不管是大学还是各种资格证,等级证,驾照,都一次过。
    大学选择了外语专业,小语种,感觉很轻松毕业,全系第一个有工作的,别人找上门来要的我。没去过人才市场,没投过简历。方言也是强项。
    我小时候就是别人眼里领居家孩子,长大后我才知道我不是,我有很多短板和缺陷。这世界并没有天才,我以前骄傲的地方后来才发现那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并不是我不用功就可以达到的,只是因为看得多,思路更广阔些。理解能力自然不同,不同的书籍都有借鉴作用,触类旁通。
    高情商,幽默感有可能是天生的,但更可能是见过的多,感触的多,理解的多,这样积累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认诚不欺我。没有天才,只有对世界充满兴趣的小孩。
  • 你没见过就不认同,这不可笑吗?
  • 文科本来就是积累。思考,内化。理科一定程度上也是,只是更抽象。
  • 没错,天才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他们看的书多,懂得多,发现自己的缺陷大到自己很恐怖,以至于不得不更加勤奋。毛主席倾其一生,读书昼夜不舍。
  • 你朋友正是天生理解能力强又记忆强,才能看书一看就懂,并反过来促进他养成看书的习惯啊。
    我家里也有专门的书房,我妈也给我买了一堆书呢,武侠小说也有,古典名著也有,她也试着带我看书,没用,我看了前面忘了后面,看了跟没看一样,书看不进去,就不乐意看,看着就困。
    反观我妈,哪怕是理工专业的书籍都能一看就懂。在我本科时,我妈为了辅导我的模电数电这两门她自大学毕业就再也没碰过的功课,拿我的书过去(还是英文教材),看个半小时就能给我现看现讲,讲的比我老师还通透,教人学懂这种能力可比单纯看懂更厉害。
    我妈就是从小看书一看就懂,所以看书快,而且涉略广泛,什么书都看,还反过来疑惑,这么简单的东西,书上说的明明白白的东西,为什么你们就是看不懂?
    可惜我妈一直到生我之前,身体都很差,体弱多病,小学的时候还经常发烧,有次差点就没挺过来,基本就是个林黛玉,想努力学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学习心态就很懒散,能混就行。高中的时候常常病假在家修养,学习都是随便学学应付考试的。
    但就是这随便学学,我妈也照样考武汉理工,大学期间依然是应付考试的学,但毕业时,她的老师都极力劝说我妈留下读硕,读完硕在武汉理工留下当老师,边教书边继续读博。但我妈学习心态懒散,又正和我爸谈恋爱,就打算成家立业,于是拒绝了。现在回忆起来,我妈就很后悔——早知道我爸是这么个东西,她当初就直接读博,二十七八的博士作为大学的起点,怎么也比三十好几才进大学当普通讲师要高太多太多了。如果那样混到现在,她就算不在清华北大,至少也能在上海当个教授。
    可惜,天意弄人。
  • 麻烦定义下怎么才叫天才。你描述的就是一个天才啊。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