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遏制不了腐败,那还能靠什么?

  • 選舉本身就是「尚賢」的一環,老百姓理論上自然是擇優而「選」,這才是把選擇最高領導人的權力交由百姓的邏輯與道德基礎。問題在於,西方體制如何解決「兩個壞候選人」的問題,即老百姓怎麼選都是爛蘋果。答案是:解決不了,也沒想解決,於是選舉就彷彿變成單純解決「正當性」的問題的手段,又為了維持逼格,只好把它給神聖化。整個過程八個字形容就是「得過且過,將錯就錯」。

    民主本來就是相對於君主的制度,要解決的問題核心自然就是壞皇帝(領袖)和蠢皇帝(領袖)問題,其他問題都是外延而來。你沒有解決這兩個核心問題,那和君主制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這種正當性骨子裡就建構在不正當的基礎上,還好意思標榜正當性,也是很敢矇的。

    「官員能者上」是根本上解決蠢皇帝的問題,中共現在推的學習型政府是打底,未來可訴求官員專業化,當老百姓漸漸認知「這活不是誰來都能幹的」,官員漸變為存有專家形象,就會信服這個運行體系。而「官員道德化」是根本上解決壞皇帝的問題,也就是現在大力反腐、各種官箴規定的原因,當老百姓普遍認為官員的道德平均水平超過一般人,就會擁護這個政府。

    老百姓能力上信服政府,觀感上擁護政府,政府才能優質的永續運行。中國政府距離做好這兩點雖還十分遙遠,或者永遠做不好也未可知,但至少邏輯上還講得通,而且針對君主制毛病的修正很有針對性。而西方體制選出了大規模的壞皇帝、蠢皇帝,不思檢討,不願修正,還要每幾年強迫選民重新認知一次,也是很有種了,「資本萬能」+「小政府」論或可以繼續繞暈老百姓十年二十年,難道還指望能矇個一兩百年嗎?生活好過的時候,給皇帝統治都沒事,生活難過的時候,給上帝統治都垮台,這就是人性。

回复5

  • 未來可訴求官員專業化,當老百姓漸漸認知「這活不是誰來都能幹的」,官員漸變為存有專家形象,就會信服這個運行體系。就这句我不认同,没有跟群众打成一片走群众路线的砖家是没人信任的也很容易被污名化,为什么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很尊重,不在于他们多会治国而在于他们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到了,他们在人民看来是没有被迷雾遮住的真正的好官,而不是那虚幻的叫好官的官,治国的确需要专业化,但是也要知道全民提高政治素质才是让人民支持和理解的根本,这需要不断的跟人民沟通交流,积极知道人民的诉求和自身工作的不足,这样你才会是真正在人民看来是个专家而不是砖家。
  • 说的好,但是西方制度如何走到最后只有“两个坏蛋”出来竞选的地步呢?

    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崇尚推举有德之人进入政府,统治国家,即使是士大夫阶层,也必须先修德,然后才能治天下,所以治理天下的必须是道德优秀的人才。到后来出现了“德”与“才”之争,是选择有德但是才干上差一些的人呢?还是精明干练,但在道德上有瑕疵的人?这实际上和西方的争论有某种相似性。选择前者,政府比较清廉亲民,但是效率上可能差一些,还且会造成制度僵化,难以及时应对社会变化,导致结果不可收拾,如美国民主党坚持普世原则、全球化,照顾弱势群体,但对其他社会问题无法应对,才有特朗普之类兴起。而选择后者会比较有效率,能迅速应对社会变化,快速处理问题,但是可能导致各级效尤,道德下滑,办事无原则,最后整个体系崩坏,就如同现在特朗普这样的人。

    历代革命政权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参加革命/造反者而且能坚持下来的,都是有理想有能力,因为经过了事实的考验,经不起考验的要么叛变要么逃离。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创业一代没问题,问题出在守业一代,当权者有利可图,所以大家趋之若鹜,但是有德和有才如何才能兼而备之?所以中国政治的最大问题是“守业难”,即要将既有原则和道德又有能力的人选拔到政府岗位,才能保证江山稳固。至于如何选拔,那是第二步的问题。

    西方的民主制中的竞选制最让人诟病的是表面上的竞争,实质性的掣肘和抹黑。马克吐温生动地描写了,或者说预言了这个制度的弊病。这种竞争只是进入治理岗位的竞争,无须证明治理能力或德行,如奥巴马没有治理资历,特朗普没有政治经验,等等,实质上和德与才都没有关系,所以最后才导致了民众面对两只烂苹果。



  • 还有懒皇帝
  • 你说的这些也是有四个字的前提的。“群众路线”。访贫问苦是出不了合格官员的。需扎根群众,最终脱颖而出,且有坚定信仰,不忘初心。访贫问苦,知道有问题,可是不会解决问题,不管用。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象牙塔还是那个象牙塔。
  • 其实,美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以天下养,才会容许如此制度性的长期蹉跎,反正都是他整人,而不是别人整他,但如果他的国力被某个对手赶上,且被迫与其重新瓜分全球利益,美国人应该就不能继续淡定下去了。毕竟,其制度可以维持稳定的前提是无外侮(现代意义下的),由此亦可知,美国的先贤算是颇有远见与把握历史机遇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