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学校教的浅”是什么人的普遍共识,是双一流考生的,还是家长的共识?

  • 我不赞同“其中智商是最不重要的,99%考生的智商都差不多”这句话。
    简单举个例子,我们这里是四中五中两所最能打的高中,吸收了绝大部分中考考得好的生源,如果把这些生源放在一中这种第二梯队的学校,最终高考整体上还是这部分学生考得更好,就这么简单,必须要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有些人就是更会学习更会考试,没人说这种制度是合理公平没有问题的,比如就很难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但是,没办法呀,目前生产力就这么多,靠考试来解决公平问题已经是当前时代最具可操作性的了。

回复2

  • 如果智商有作用,那么以后别考试了,考智商就好,智商高的上好学校,智商低的别去学了,多简单?
    总有太多的人把自己的失败、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于所谓的先天原因,什么智商,什么家境,什么学校好坏,什么遇到个好老师坏老师的……甚至还归罪与自己的出生地,什么北京的孩子考北大就是容易啊……
    那么现在,就说说咱们知道的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有几个是智商超群的?有几个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有几个是北京的?
    正黄旗大妈可是老北京!
    自己不努力就只顾着找借口?
    至于你说的什么有些就是更会学习更会考试,这和智商有关系么?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了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有的人,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去做。
    这是一个目标明确和目标不明确的差异。
    孩子读书,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去借鉴前辈人的经验,早早的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追求才会有奋斗。
    北大清华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可现在为国家建设教育出人才最多的是西工大,但依然有很多很多的人把孩子靠清北视为人生第一大事,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更好的收入,更体面的工作……但以前我们穷,很多人的追求就是这个,可现在呢?现在的孩子是吃不上好吃的还是穿不上新衣服?
    现在的孩子们只是为了温饱,为了衣食住行去工作去学习的还有多少?
    时代变了,尤其是这几十年的中国,每一代人的人生目标都不一样了,可很多人家长还是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给孩子“铺”所谓的路,结果就是把孩子引导到了误区中。
    别说什么这么高的房价,不考虑怎么办?
    中国的人均住房拥有率世界最高,欧美的科技发达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了房子,所以才有精力去搞技术么?
    是自己被忽悠瘸了,谁逼着你去买房子了?
    什么中国人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被房地产商忽悠的把自己一生所得都乖乖地上缴,怪谁?
    晚年时期住的要求和工作时期住的要求能一样?有这闲钱,好好努力一把,晚年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买个小院子不香么?不比每个月的一半收入拿出来给王健林给潘石屹好啊……
    物价涨的再快,也不如一个努力学习努力拼搏之人的收入涨的快!
    你的收入涨的慢,先别抱怨,先想想你的游戏积分涨的快不快,想想你的抖音流量用的多不多……
  • 我还在读高中的年代,有家长会出很大一笔钱把中考搞砸了的孩子送到重点高中旁听,只为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不知道过去这些年有没有变化。

    我一个这样的同学最后高考爆种超了985分数线40分,不过那时提前填志愿考完不能改,只能很扑街去念一本。但是如果没有三年的跟读,我可以肯定他考不了那么高。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