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国小孩,,跟任天堂并没有什么交集,因为他们是玩电脑游戏长大……

  • 甘核平大炸弹 对人身攻击+滥用举报者一律用举报打回去
    准确地说,不是传得慢,而是消费能力有限。中心城区里相对富裕市民居住的地方,才是电玩产品的核心市场,因为那里的消费意愿是最高的,消费能力也是最强的。但90年代武汉整体发展水平明显较一线城市落后,反映到社会平均收入上,自然是居民在娱乐产品的消费上也是相对“稀疏”的——住在中心城区里的高薪阶层和比较富裕的工商业者、个体户是电玩产品消费的主力军,而一般工薪阶层、双职工家庭这类,限于自身收入,在这方面的投入就明显少得多。其实FC机已经算是普通家庭中买的相对算是多的了,七八个小伙伴里,还能有一个小伙伴家里有。到后来PS、土星机,就根本没听说过谁家买了——四五千一台的售价,大部分普通工薪阶层都无法接受,于是就只能在游戏机室里2、3块钱玩一个小时了。

    现在黄牛把一台PS5炒到1万多,网上都是骂声一片;那个时候一个普通职工工资就三四百四五百,买FC,刨去日常生活开销,紧巴紧巴攒两三个月的钱,还能买一台再买两盘卡;四五千一台PS,要攒多长时间的钱?

回复2

  • 你们不是市区啊?那会武汉市区怎么算的?
    北京的话,九十年代大家基本还认为二环内是市区,城四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大部分也在二环内。

    市内人多,比如我前面说的和平门,职工工资倒不一定很高,但哪怕家长让你一周只花一块钱租玩一小时,市内那么多人,老板也赚的很多,这样就培养一个游戏群体,那么有了群体,即便很多个人买游戏机其实也没钱买卡,但是因为形成游戏群体,哪怕一家只买一卡,就可以互换或租借,游戏成本就大幅下降了。
  • 应该说FC不算民生必需品吧。但最晚九十年代初在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应该是有一定普及率的。我记得我家的FC是90年左右买的,连同一张200合一的大合集一起买的(几乎涵盖了所有低K游戏,没有拆关卡充数的,算很良心的卡了),总共大概500元以内,确实不算小数。我缠着我妈买回家当天就被我爸数落了一通,说影响学习。后来就是各种和同学交换玩、租卡玩等等,这是在贵阳,那么武汉、北京这些更大的城市应该普及得更早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