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救不了内容创作的崩盘

  • Merlin 随便看看。
    不是没有/找不到好内容,资本也确实不是不想有好内容——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什么“好故事从来都是稀缺的”。
    -
    看过有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国内票房排名前三的电影,都是“砸锅卖铁”换来的辛苦钱”——无论《战狼2》还是《流浪地球》,包括《魔童降世》,哪一个在筹备和拍摄期间不缺钱?为什么没有大把的资金投入,任主创人员挑选?吴京是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砸锅卖铁背水一战?现在的《李焕英》,哪一个人预计到这部片子能够挤进前三?
    -
    ——显而易见,不是我们缺少好故事,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好故事的眼睛。具体到某个创作人,“灵感”这东西确实是没道理,想不出就是想不出。但是,从内容的承受者(读者观众和投资方)来说,只要看的人多了,好东西就不会被埋没。换句话说,好故事之所以被埋没只有一个原因:没有被足够多的人看到。
    -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悖论,那就是很多情况下“看不出是好东西”,就没法让“更多人看到”——类似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作品常有而识货人(编辑或制片)不常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简单说,缺乏合理的选择机制,只能指望极少数“专业人员”或大Boss一锤定音(领会精神),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
    ——电影电视涉及大笔的投资和复杂的环节(一个不能少),还存在保密的问题,所以“良好的选择机制”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复杂。我有点想法但不成熟就不废话了。但是说到网文,我觉得可以多说几句。
    -
    网络文学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是稀缺资源,拉到盘子里都是菜是必由之路。但是,时至今日网文已经事实上成为了大众阅读的主要渠道,很多当初“行之有效”甚至是“千锤百炼”的做法,其实已经到了应该“与时俱进”的时候了。
    -
    即便是小白读者,也非常清楚网文最直观的困局:一是眼花缭乱找不到好书,二是作者为了挣钱花样百出,更新第一粗制滥造——这两点其实是“一体两面”的恶性循环(不展开),结果就是读者觉得“神作越来越少”,作者看来“专心写作毫无前途”。
    -
    回复里就不多说了,但我有两点看法请各位网友斟酌。
    -
    1、免费上传和免费阅读继续保留,但把“免费作品”和“VIP作品”彻底分割开来。
    -
    2、作为相应的措施,缩小VIP作品的数量,提到VIP作品的门槛——简单说,就是让VIP作品达到或接近实体出版的水平。具体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1、VIP作品必须全本写完并投稿供平台筛选;2、VIP作品的上传完全由平台按规定时间完成;3、作者享受保底稿费,并与VIP作品的阅读总量挂钩;4、平台对VIP作品的数量进行总量控制,责任编辑(或固定书评作者)必须确保每部作品都有三篇以上的“编辑推荐/评论”,并在作品评论区置顶。
    -
    ——这些做法未必能立竿见影地提高网文的整体质量,但是,必须的门槛和必要的积累,这是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毋庸置疑的基本常识。因此,具体做法可以商榷,竞争环境也可以通过行业规定甚至法律层面来解决,但必须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国家政体都是如此,何况一个“文艺领域”?

回复0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