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外卖没有电影院没有商场,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愿意回农村?

  • 县和地级市在医疗教育上是有区别的,比如县中的一本率为30-40%左右,市里的一流中学有60-80%的一本率,但市里的二流中学也就10-20%,三流高中0-5%,市里的一流高中是历害,但我要问一句,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进一流高中的概率有多大?能上二流高中就算孩子和家长非常努力了,一流高中再好,和你这个外来务工人员有多大的关系?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家长和孩子的努力,上了二流高中,10-20%的一本率。一个本地土著,经过孩子和家长的努力,考上县中,不是必然的,但成功的概率不会比上二流市级中学少,如果上了县中,就有30-40%的概率上一本。当然这都是估算,但大家各自心里有数,是去哪上中学进一本的概率高。同样的,得了重病,是县里医院有关系,得到医生指点,在县里或关照进市里医院,还是做为打工仔,医院一个认不得,直接去市里医院,哪种效果好,大家心里自己想。中国的媒体里充满了去一线城市样样好,在县里小城市样样不好的言论,就和当年去米国样样好的言论一样。我的观点是不见得,要具体分析,有钱在哪都不错,到大城市要从头做起,大城市里好的,比如教育医疗,你不一定有资格享受,搞不好只得个看字。要考虑清楚自己真的能得到啥,失去啥。

回复1

  • 如果进城务工人员的年收入和你说的在农村一样有二三十万元,并且看中教育,愿意在这上面投资,我不觉得他们的孩子怎么就天然的进不了好的高中。还有,你都说了在乡下要靠关系才能得到额外关注,我想提醒你一下,这正是公共资源不足的表现,没什么值得讲出来觉得了不起的。我想说,人们不是傻子,都是中国人到城里又不是出国,来城里一看都会自己做选择的,农村真那么好,就没有这么多人在城市定居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