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条
-
早年的日本人翻译可是很秒的,现在一堆片假名堆上来。太懒了。
-
激光这个译名的确是钱学森定下的。
60 多年前,国内对laser 的译名较为混乱,先后被译为“受激发射光”“光受激辐射放大”“光量子放大”“莱塞”“睐泽”等近10 种。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译为“雷射”或“镭射”。
1961 年我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不久,在长春光机所我国第一本激光技术专刊《光量子放大专刊》创刊。《光量子放大专刊》创刊后不定期出版,着力报道世界各国激光科学的发展。
1963 年7 月的第二次全国光受激辐射学术会议决定定期出版《光受激发射情报》取代《光量子放大专刊》。1964 年3 月5 日,由著名光科学家王大珩先生题写发刊词,《光受激发射情报》正式创刊。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收到期刊后,1964 年10 月致函编辑部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为“激光”。
1964 年12 月,上海市召开全国第三次激光辐射讨论会,由严济慈主持,讨论正式采纳钱学森的建议:将受激辐射光放大译为“激光”。 这个建议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从此以后,这个具有顾名思义特点的二字词,被相关各学科和社会共同接受,实现了laser 汉译名的统一。
《光受激发射情报》也相应改名为《激光情报》。1969 年《激光情报》改名为《国外激光动态》,1971 年再次改名为《国外激光》,自1995 年起改名为《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并延用至今。
钱学森的译名有两个好处:
第一,符合物理现象,便于人们理解掌握;
第二,符合汉语习惯,便于汉语构词,简洁、贴切。比如gas laser 译为气体激光器,要比译成“气体莱塞器”等更易让人明白仪器的功能属性。
热点
- 1 荷兰闹出“安世事件” 32.4万
- 2 将科学与技术割裂开来 6.7万
- 3 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 10.5万
- 4 有那么多诺贝尔奖却… 6万
- 5 占位费比充电费高 7.1万
- 6 万豪8888元婚宴预制菜 6万
- 7 德国总理居然威胁中国 17万
- 8 印成智能手表主要玩家 7.6万
- 9 印尼军购大单不止歼10 12.7万
- 10 用AI出卷子的老师 5.9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男子救落水女子,反而需要道歉这事,已经成... 评论 375 赞 124 -
2中美今天的谈判,美方很可能会做出妥协 评论 202 赞 41 -
3人才结构让美国的高科技永远翻不了身 评论 149 赞 122 -
4印尼雅万高铁到底出了啥问题? 评论 130 赞 13 -
5如何看待张雪峰复播后,他称文科专业“大有... 评论 102 赞 2 -
6安世中国强势回怼,国内晶圆制造预计10月... 评论 82 赞 24 -
7教育部印发通知称,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 评论 75 赞 2 -
8遇查酒驾男子拿手机拍摄,被扣3分,如何看... 评论 71 赞 6







传说这是钱学森定下的,真的是一字千金。
我国激光科研事业有如此实力,这两个字真的功不可没,它直接就抬高了全体中国人对这一现象的认知起点。
而什么“镭射”的翻译,纯粹为了追求音译,反而涉及了重大的原理性错误,将受激发光和放射性衰变辐射混淆到一起了,这样的翻译与激光二字一比较,不啻云泥,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