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条
-
纪录片是为了降低我寻找文献的时间成本,珍古道尔等人的研究是有论文可找的,何况纪录片里有古道尔等研究者本人出镜谈有关事件,可信度不比论文低。我在观网上打个字还要所有文献引用出处标明?那也太累了,而且我就算标明出处那也只是增加我的发帖被审查的时间而已,没什么用,我已经在观网试过了,秀才遇到兵,引用论文出处并不能像正规写论文时的引用一样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再说我对面的人基本都没有这么做,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
一个理论本身必须保证自己的普适性,这是它作为理论存在的最根本价值,所以一个事实反例就能彻底否定一个理论,这是科学上通用的逻辑。所以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没有什么中间地带。
你所说的这些模糊的、中间的,那是确认证据是否正确的时候需要面临的问题,不是已经确认证据正确后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拿你说的恐龙和鸟之间的中间物种,目前为止发现的化石,不是被归入鸟就是被归入爬行类,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你所说的生物分类法无法区分的情况,比如中华龙鸟一开始被命名为鸟,后来被认定应该分类归入恐龙。
热点
- 1 新加坡替北极航道操心 13.8万
- 2 假期婚礼乱象 5.3万
- 3 抗美援朝电影怎么拍? 10.7万
- 4 郑丽文 高市早苗 4.3万
- 5 特朗普 战列舰 5.4万
- 6 高志凯激辩印度学者 8.7万
- 7 买短乘长的问题如何解决 3.9万
- 8 需要什么样的文科生? 7.8万
- 9 俄罗斯公布EUV路线图 11.7万
- 10 中国一个朋友都没有? 7.7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中秋节,在西贝吃了顿团圆餐 评论 118 赞 3
-
2郑丽文说她当选国民党主席后,要去拜会高市... 评论 112 赞 7
-
3这种把人脖子搞断的“拼抢”…真没必要吧 评论 66 赞 2
-
4景区对退役军人无优待,这是个问题吗?怎么... 评论 66 赞 2
-
5中国必须建设强大的软件产业 评论 57 赞 11
-
7小国生存不易!它遭遇了第五次“颜色革命” 评论 42 赞 49
-
8变化巨大!朝鲜“崔贤”级驱逐舰内部画面再... 评论 39 赞 9
你的问题实际跟我举的例子很相似,就是有争议,就像我说的,连对于什么算工具都有很大的争议,你如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又谈何证伪呢,很多事物都有一个中间地带,拿你说的案例就是工具和非工具之间有一个模糊地带,某件东西有人认为是工具,但如果有更多的人不认同那是工具呢,地质时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中间有一个精准明确的分时线么?没有,这也是中间地带。恐龙和鸟中间我们知道有个叫始祖鸟的东西,理论上还可能有一个更接近恐龙而不像鸟的中间物种,那么恐龙基因占多大比例的叫恐龙,多大比例的叫鸟呢,一半一半的又该算啥,甚至你就是定义了比如60%是恐龙基因的都算恐龙,肯定也有人说,这东西明明也带有鸟的一些特征嘛,总不能无视吧?大明1644年亡了,有人说云南还有明军,民国1949年亡了,有人说台湾还有国军,台湾的确有国军啊,但是主流观点已经不认同了,所以历史书只会记录民国49年就亡了,这时候你跳出来拿这中间地带的问题说历史书错了应该改写那只会贻笑大方而已。所以你这个充其量只能算一种观点,而不是真正的证伪,而且这样的现象在科学界和史学界等是很普遍的现象,通常的做法是以一个得到最大认同的观点作为正式的说法发表在科普书和教科书上,而把那些没有得到最大认同的,都仅仅作为学科内的研究观点留待以后的人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