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并沉浸于“卡脖子论”,是多年积习

  • Merlin 随便看看。
    1、“瓦森纳清单”还真不算是卡脖子,极尖端的科技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如果我们不能紧紧追赶,当尖端走向普及的时候,才会真正地卡脖子。。。这就象当年刚推出液晶电视的时候,对于占比绝大多数的CRT电视其实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由于不掌握相关的技术,当LCD全面取代CRT的时候,造成了中国电视业的大崩盘。
    -
    2、“瓦森纳清单”年年都在修订,原因是什么?中国造出来了——难道有人觉得欧美国家会发善心主动放水?中国下了最大的力气在解决“卡脖子的威胁/危险”。。。还是举电视的例子,现在面临的是OLED取代LCD的现状,在多年的努力下,虽然中国仍然还是在追赶阶段,但情况比当年好多了。在LCD还占有大部分市场(还有缓冲期)的情况下,中国的京东方已投建我国第一条,全球第二条已量产的柔性屏生产线,出产的OLED面板主要用于华为的Mate20pro,在部分相关技术上已经占据了先机。而在OLED的下一代技术Micro LED,中国厂商也投入了巨资,仅康佳就计划投入300亿元建设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全力投入Micro LED的研发。
    -
    ——按照目前的“国际秩序”,如果“瓦森纳清单”不再存在,这其实就意味着中国已经站上了世界科技之颠,简单说就是可以“吊打全世界”。必须承认,这一天应该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但是,我们既然已经干掉了“巴统”,干掉“瓦森纳”也并非遥不可及。。。。当年的“巴统清单”,现在还剩下几项?

回复1

  • 你说的道理我同意,但是用显像管厂的经历来描述不是十分正确。当年在CRT顶峰时期,国内的巨头们也都嗅到了技术革新的味道。都在积极的筹备新产品。只不过当时有的企业选择了液晶这条路,有的选择了背投。还有的财大气粗,两条路走。最后选择液晶的活下来了。这只是个商业决策问题,并不是什么“卡脖子”问题。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