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是的,精细度不够,因为基础是易学而不是数学。
    但是,在科学没有发展出来的时候,易学比数学有优势。也许后科学时代,也会有优势。
    数学的单位元(零和一)是不变的,而易学的单位元(阴和阳)却是可变易的。所以,数学哲学的核心就是通过不变的单位来把握变化的世界。对数理来说,不变的是原点。对物理来说,不变的就是原子。对社会和伦理来说,不变的就是上帝。所以,西方学术必定是离不开宗教的。作为一个西方社会人,第一步就是要明白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抽象的世界。
    而易学是一种对世界的模拟化,而非数字化。零和一是确定的,但阴和阳是不确定的。按我的理解,阴阳的最初原型应该是两种运动形式,以对太阳运动观察经验总结出来的主动形式的阳动和以对月亮运动观察经验总结出来的被动形式的阴动。
    中国哲学,如果将现代科学的成果结合进去,就能弥补自身精细度不足的缺陷。阳动,按数学形式表现就可以是一个圆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受到向心力作用形成的。阴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当受力平衡的时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处于静止状态。实际上,周易的乾坤两卦就是在说,乾是一个圆,坤是六段线。但是因为没有结合数学原理,所以无法用数学语言精确表达出来。只能用模拟化的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来描述各卦所指的运动形式。

回复1

  • 数学是一种精细的抽象形式表达,易经其实也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表达。但感觉不够精细(也可能我孤陋寡闻),传下来的易经文化很多芜杂重复矛盾的说法。易经 其实可以精细化系统化,只是没人去做。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