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京雀 (装?)抑郁家里蹲
    神经节苷脂、脑苷肌肽、鼠神经生长因子、磷酸肌酸钠……这些百来块一针的高价玩意哪个是中医发明的?要是这里有啥柴胡注射液,去怪中医还对路,但这些药一听名字就是西医啊,这些药物对脑瘫的疗效双盲过么?(化学)药没双盲过,大规模投入使用,明明是(化学)药监管部门的责任,关中医啥事?

    好比BBC纪录片《安慰剂的魅力》里介绍,往断裂的脊椎骨注射生物胶水的疗法,10年后被不注射只麻醉的小规模对照手术实验证明,打不打胶水,好转率差异不大,几乎没区别(估计不到5%,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因为是手术疗法,所以没做过对照试验就投入使用了……

    这是西药部门的监管漏洞(因为肿瘤切除之类的手术不用对照立马见效,所以其他疗法沾了手术的边干脆也不做对照了,哪怕主要原理是在用药物)。
    ————
    而且中医针刺穴位没有在一个区域短时间里密集扎几十上百次的,最多扎在几个到十几个穴位上,医生慢慢捻动针之类的有点手法,去做过针刺穴位就知道没有巨大的痛苦。

    反而是西医做过敏源分析皮试,我体验过短时间内扎几十下,往破损处涂抹几十种天然或人工化学物,分析几十种过敏源的(不过扎得浅没注射,不算太疼,只是啥也没分析出来。现在听说有一次性分析200种的了,不知道是不是扎200下?)……

    我个人倒觉得这种古怪疗法,短时间扎几十针更像是从西医过敏源分析法里获得的古怪灵感……然后再去硬套穴位概念。

    而且,这件事情的盈利点不就是神经营养类的化学药注射剂利润高么?


    就算不用穴位去扎,只肌肉注射,只要用量大,利润高,一样会催生出灰色产业链。类似以前满大街贴小广告治疗性病的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搞法(其实也不见得对路,抗病毒类的性病应该用干扰素)……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