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买酒,感受“另类国情”

  • 这个游记的观点的逻辑推论一塌糊涂,跟一个高级学术官员的身份极不相称。农村-前现代-假冒伪劣-假酒,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一个都不靠谱。最底层的假酒,多位内行已经澄清,应该是过期变质。小村庄,买酒的基本是熟人,一口假的发臭酒压根不可能骗到人且不回头理论,这个事实依据完全歪了。农村甚至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边缘到处有假冒伪劣,但不是这个样子的假酒。然后,假冒伪劣跟现代不现代、跟农村城市,有一毛钱关系吗?

回复3

  • 这个说法非常真实,贴近事实。实际上乡村里的小卖部,讲究的就是个实诚,一旦小卖部卖假货,十有八九当年就得关门。光顾小卖部的都是乡里乡亲,沾亲带故的。连自家人都骗,在当地是混不下去的。这可比“法律”好使多了。
  • 我又仔细看了遍文章,确实味儿不对。尤其文章最后一句是信口开河。确实,乡镇上除了假冒伪劣,还有各种已经骗不了城里人,但还能骗乡下人的形形色色骗术,但绝不能简单的把农村的现代化等同于假冒伪劣包装,这种观点高高在上,说明他们只是走了遍运河,但没有走心,没有真正的了解农村和农民。
  • 人家写的轶事随笔,观察者约稿约去了,你在这说人家房所长恶意污蔑农民…我看你是既不知道房老师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基本观点,根本一点概念都没有,随着自己屁股乱咬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