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条
-
因为网上舆情激烈,好奇买了一颗来尝尝,结果连对水果极为挑剔的孩子都大爱,每天一颗,已连续吃了快一星期了。价格差别也大,连锁大超市里,4块多-6块不等,百果园较贵,十几块一斤,但都同样甜到入心。
我自己看看网上,感觉即将要开战的架势,但看看生活中,一片风平浪静。
这几天看了看台湾的几个政论节目,感觉主持人评论员都是一样聪明精明的中国人,可是方向错了,思维偏狭到了让人失笑的地步,真正有识见的极少。
不过无论怎样,同胞毕竟是同胞。
互相增进一些了解,把眼界打开、心胸放开,意识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
额,兄弟政治第一,所有的都是政治的延伸,符合中国利益的给糖吃,反之。。。哪国都是这样的,当然,对台湾同胞,我们还是包容和友谊的,但是同胞的文化撕裂很严重的,是被去中国化的结果,历史原因,还是需要边缘化,穷台政策,后面让时间来教育下一代,有利统一。
我们还是支持对台取消服贸、打击诈骗(台支柱产业之一)、吸引台湾半导体人才,自己半导体产业升级。
醒醒吧,看大的趋势,没有不讲政治的,你也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不,我们不是想通过不吃水果穷台,我们是一分都不想让你们赚。如果你们嫌亏得太厉害,不要出口了就好了,为什么一个个的跑这边来骗?自己内部消化不就赚回来了多好。
热点
- 1 清真食堂不让汉族进? 13.1万
- 2 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怎么了 10.2万
- 3 美国不想同中国打仗了? 19.4万
- 4 大连工大这事全是谣言啊 3.8万
- 5 黑人到中国过上优渥生活 8.2万
- 6 乌克兰“人民战争”来了 6.3万
- 7 李某莳是吃了时代回旋镖 5.7万
- 8 大陆和台湾的摩托车价格 9.7万
- 9 乌克兰混混和中国女生 10.5万
- 10 印想在中国身上走出条路 14.9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为什么法律要给私生子继承权? 评论 271 赞 8
-
2回到德国,用人民币感受德国的物价,我瞠目... 评论 167 赞 16
-
3离谱!印度空军实力世界排名第6,比中国还... 评论 157 赞 19
-
4特朗普出毒计:中印与俄罗斯连坐,倒数50... 评论 101 赞 3
-
5一场里应外合的认知战攻击! 评论 97 赞 130
-
6印度从中国偷师能成吗 评论 89 赞 17
-
72小时的飞机 6小时的高铁你选哪个? 评论 87 赞 0
-
8“粉丝见面”女生被开除事件,到底谁在作恶... 评论 81 赞 42
其實產值很低,佔GDP千分之一都不到,不吃台灣水果要窮台,太笨的方法了。
若算人均,大陸約14億人,平均一人吃用台灣農產,4.22人民幣罷了
台灣2359萬人,平均每人吃用大陸農產品,244.67人民幣,是大陸人均的五十多倍。
大部份大陸朋友,沒吃過台灣農產,那是很正常的事。
台灣水果是好吃的,我遊歷不少國家,愛逛水果攤,對台灣水果是很有信心的
台灣水果在新加坡,上架一兩天就賣光了
蜜棗一再補貨,還是不夠。台灣芭樂,都坐飛機賣到加拿大了。
台灣鳳梨好吃,上星期才獨吞一整顆
除鳳梨外,我還推薦芒果,釋迦。
我女兒愛吃釋迦,我在台東海岸山脈裡的一個盆地買片釋迦園,交給鄰果農管理,每年只要寄幾箱給我就好,其他收成都歸他。
因東方日出被海拔上千公尺的海岸山脈所擋,日照較晚,是全台灣產期最晚的釋迦。
兩星期前打電話去問,鄰農說因猴子太凶,驅趕猴子的狗狗大軍不夠用,我那片就沒管理了,害我悵然若失。
好言好語跟他下訂買幾箱,至今還沒寄來,女兒嫌我辦事不力,還督促我應該再買芒果園。
東南亞無四季之分,盛產芒果,但品質輸台灣一大截。
我在菲律賓宿霧住一個多月,幾乎天天去Ayala Center用餐,常點芒果汁喝,芒果果肉是比不上台灣,但芒果汁尚可。
在Citymall曾買芒果回住處吃,確實只能加工成芒果乾,要吃果肉,還是回台灣再吃。
台灣的愛文芒果非常好吃,夏天若來台灣,到冰果店,點個雪花芒果牛奶冰,十分過癮。
這是離開台灣吃不到的。
各地因氣候土壤,本就各有所長,不必因意識型態肆意拉抬或貶抑
走絲路,當然要吃瓜果,帶顆山丹縣的西瓜進巴丹吉林沙漠裡去吃,絕對是一生難忘的西瓜。
台灣的水蜜桃,也沒北京好吃
台灣的櫻桃cherry也不行,只能賞櫻花,這幾天在櫻花樹下整地種杏菜,地上掉一大堆櫻桃,只有鳥才會吃。
兩岸間因政治分離衍生的恩怨情仇,道理沒法講,連基本事實也要刻意忽視,是很不幸的。
同意有個網友說的,性價比和需要是最先的考慮,不必因什麼情懷就買台灣的農產品
覺得不值,就不必買,不必用,不必吃。
吃了用了會不高興,覺得犧牲很大,何必如此為難自己呢?
新加坡馬來西亞,他們吃台灣水果,應該也沒想過我是在讓利給台灣。
我在大陸及世界各國吃這吃那,只有心存感謝,有這些人的付出,讓我有這麼好的享受。
吃個水果,沒那麼偉大。